0

将军山革命烈士纪念公园长安【推荐20篇】

在一些地方,一到冬至这天,一家人就会忙忙碌碌,准备包饺子,吃饺子,团团圆圆过冬至。那么你知道将军山革命烈士纪念公园长安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将军山革命烈士纪念公园长安,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浏览

4584

文章

25

篇1:八一七革命烈士公园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八一七革命烈士公园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八一七革命烈士公园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岭头村。

1949年的8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在北峰岭头猪蹄亭山向国民党军队在福州的防守阵地发起攻击,打响了解放福州的第一-。猪蹄亭山又称猪蹄峰,强攻猪蹄峰是解放福州最激烈的一场战斗。该峰位于福州北门要塞,海拔524.4米,三面悬崖。1949年,国民党军第106军第50师派重兵把守,并在山前设置用木桩和铁丝网构成的鹿砦,扼住解放军主攻部队通往福州的咽喉要道。我军第28军第82师第245团3营于8月16日晚向该高地发起进攻,经过激烈战斗,先后夺取了猪蹄亭山北侧的两个山头,当天傍晚,在攻取主峰时受阻。8月17日凌晨,8连1排长刘新堂在部队屡攻不克的紧要关头,带领4名战士前去炸鹿砦,均壮烈牺牲;经过9班长李云才、副班长孙立文和杨家寿、孙德俊等数10名战士前仆后继的进攻,用生命打开福州的北大门,终于用鲜血换取了猪蹄峰战斗的最后胜利,为解放福州扫清了障碍。8月17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兵团浩浩荡荡从小北岭向福州城挺进,解放了全福州。

八一七革命烈士公园于1999年2月正式动工兴建,1999年8月17日在福州解放50周年纪念日落成。烈士公园沿山修建,主要由牌坊、纪念碑、烈士墓三部分组成,大门牌坊高10.75米,四柱三门,横额“八一七公园”由原福州军区副政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直将军撰写,牌坊四副楹联由省、市六位诗词作家、书法家撰书。纪念碑主体建筑采用混凝土结构,碑身阴刻着“八一七革命烈士纪念碑”镏金大字,碑座三面饰猪蹄亭山战斗浮雕,再现了猪蹄亭山激战场面和军民欢庆胜利的情景;一面镌刻战斗简介,永铭烈士的丰功伟绩。烈士墓位于纪念碑后的山坡上,呈覆钵形,占地14平方米,目前归葬有猪蹄亭山战斗中牺牲的9位烈士遗骸,其他烈士遗骸还在寻找之中。

八一七革命烈士公园于2001年7月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被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州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和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9月被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

岭头村:岭头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北杨集革命烈士纪念亭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北杨集革命烈士纪念亭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杨集革命烈士纪念亭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北城街道,年代为1947年。

1938年,聊城早期的党支部之一——北杨集党支部建立,赵春华任支部书记,赵春湖任副书记,翟修安任委员。北杨集党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党员和群众成立农民互助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破坏日伪通讯交通活动。由于敌人的告密,1940年4月2日,日本驻聊城宪兵突然包围了北杨集村,赵春华、赵春湖、翟修安、王宪伦、张子杰、翟林臣、耿玉明7名党员被日军当场杀害。为纪念革命先烈,表彰他们的英雄事迹,北杨集村李兰东等24名村民捐款修建革命烈士纪念亭,1947年春破土动工,同年5月建成。解放后,地方政府及民政、文物部门对纪念亭进行了修缮管理。

北杨集烈士亭筑于高出地面0.5米的台基之上,为两层四面有门的方亭。亭内竖有赵春华等烈士的功德碑,石碑正面(南面)镌刻有北杨集烈士姓名、烈士大事记及立碑发起人、立碑时间等,背面(北面)为“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亭东南一处2米高的台基上建有四棱形纪念碑楼。南侧为赵春华等烈士功德碑,内容与亭内石碑内容相同。烈士亭周围建有花砖围墙,围墙内外树木环绕,亭南有石狮一对,围墙有一南门。

1999年4月,北杨集烈士亭被批准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聊城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上的重要景点,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015年6月23日,北杨集革命烈士纪念亭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城街道:北城街道位于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下辖:371502008201 111 东鲁村委会 371502008202 112 杨集村委会 371502008203 111 梁庄村委会 371502008204 111 柯针寨村委会 371502008205 111 绳张村委会 371502008206 111 -村委会 3715020082。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皮家革命死难烈士纪念坊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皮家革命死难烈士纪念坊位于株洲市攸县峦山镇。

原来叫贞节坊,即是封建社会推行“三从四德”的一把枷锁,对那些贞节烈女,予以立坊竖牌以资表彰。

1931年底到1932年2月止,仅三个月内,在皮家贞节坊下,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共产党人和红军官兵就达27人,红军官兵个个誓死如归,宁死不屈。

1931年11月,盘据在攸县酒埠江官田古镇的国民党保安团集结进犯湘赣边区的红色根据地漕泊、鸾山,在红军革命根据地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红军官兵。

1932年2月,国民党第二次进攻鸾山漕泊红色苏区。单单在县委机关的所在地石涛寺就烧杀了三次。

1931年底到1932年2月,仅三个月内,在皮家贞节坊下,先后被杀害的共产党人和红军官兵达27人,红军官兵个个誓死如归,宁死不屈。

时任湘赣省苏维埃省委书记王首道同志,面对贞节坊下那些英勇牺牲的同志,决定把此贞节坊改为“革命死难烈土纪念坊”,并要苏维埃政府少共三区区委书记唐尧同志挥毫题写“革命死难烈士纪念坊”九个大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潭牛人民革命烈士纪念园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潭牛人民革命烈士纪念园为文昌市文物保护单位。

潭牛人民革命烈士纪念园位于潭牛镇潭牛圩,年代为1993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8年2月11日,文昌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昌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潭牛镇:潭牛镇地处文昌市中部,海文高速公路纵贯其境,距海口市62公里。面积141.27平方公里,人口28026人,辖16个村(居)委会,244个经济社。社会总产值为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9元,财政收入465万元。该镇是文昌市种养业的重点乡镇。有10000多亩的淡水养殖基地,产品有鱼、虾、鳖、蛙等,品质优良,全镇淡水养殖业年产值达4280万元,在海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湖西革命烈士纪念亭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湖西革命烈士纪念

湖西革命烈士纪念亭原为烈士公墓亭,位于古涞河南岸,英雄阁正东100米,高15米,青砖水泥结构,分三层。由于年深日久,风剥雨蚀,再加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1992年前已倾圮。1992年初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捐资改建扩建烈士陵园,同时重建烈士公墓亭并改名为纪念亭。2008年改扩建陵园,再修纪念亭,又改名为浩然亭。浩然亭为双层仿古式八角亭,钢筋混凝土结构,高18米。绿色琉璃瓦罩顶,象征着英烈们的草绿色军帽;八根立柱,昂首雄视,象征着英烈们的坚贞不屈;中间一条旋转楼梯,象征着革命征程的艰难困苦。浩然亭伟岸高大,威武雄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革命烈士纪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石首市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位于荆州市石首市桃花山镇鹿角头凤凰山。

桃花山原名东山,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阵地。桃花山西北鹿角峰下湖边生长着3株古老的黄芯树,粗壮的树干上,当年红军刻下的标语依稀可辨,成为石首苏区人民跟随贺龙闹革命活生生的见证。

1930年10月,邓中夏、贺龙率红2军团南征,军团总部设于调关,部队进行紧张的扩军和战前准备。一天,贺龙、邓中夏、周逸群和随行人员到桃花山视察扩军工作时,被大树上刻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土豪、分田地”等标语所吸引。区委书记邓伯勋介绍说,这些标语是年关时,桃花山赤卫队配合红军独立第1师袭击华容县城团防时刻写的。这些标语先削除树皮,在乳白色的木质上刻字,然后在字槽里涂上桐油和烟垢调制成的油墨。这样制作的标语不怕风吹雨淋,经久不毁。贺龙听后高兴地说:“桃花山苏区输送的红军战士一批批从这里出发,我看这几棵树就叫‘红军树’!今后要把‘红军树’保护好,革命成功了,对青年娃娃是个很好的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桃花山红军树成为革命纪念地。1975年9月10日,贺龙的女儿贺捷生一行专程前来凭吊。1976年,桃花山区委在红军树下建起了红军树纪念亭和纪念碑。2007年,桃花山镇筹资重新修建了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园内建有开国将帅陵、纪念碑、红军广场、浮雕墙、游廊、多功能展厅。

石首市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于1999年2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桃花山镇:石首市桃花山镇地处湘鄂交界,距石首市城区32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冯平符节革命烈士纪念园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纪念碑庄严肃穆,每年清明节,金江镇各中小学都组织学生到纪念碑前悼念烈士,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冯平,文昌市东路镇美德村人。曾就读于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上海文化大学、广州大学。1923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攻读军事。1924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在广东省农民协会工作,参加国民革命军南征。1926年随军回琼,任国民党中共农民部特派委员、琼崖农民协会主席等职务。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任中共琼崖特别委员、琼崖讨逆革命军总司令、琼崖工农革命军后称红军总司令兼西部总指挥。1928年5月在澄迈县指挥战斗中不幸负伤被捕,同年7月4日被国民党杀害于金江镇。 符节,文昌市东郊镇下田村人。1920年与先进知识分子徐成章、冯平等人在海口市创办《新琼岛报》。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同年底,在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和12月举行的广州起义。1928年2月回琼崖,任琼崖工农红军政治部主任。同年5月10日,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第十一军第一师某部所捕,同年7月4日在澄迈县金江镇就义。

地址:

海南省澄迈县文明路107号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

免费

交通指南

建议游客驾车前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天门市革命烈士公园

全文共 1842 字

+ 加入清单

天门市革命烈士公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门,地处大洪山余脉,是江汉平原北部一块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天门曾是湘鄂西苏区、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曾留下了贺龙、陶铸、李先念---、段德昌、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哺育出了14位驰骋沙场的共和国将军,有5300多名烈士和数以万计的无名烈士为革命捐躯。

1927年8月至1928年3月,中共鄂中(北部)区特委机关设在天门卢市镇彭家垴村,1925年底的中共天门县第一个党小组也在这里成立。1930年5月至1932年6月,湘鄂西中央分局及湘鄂西特委、省委为了实现开辟发展襄北苏区的战略目标,先后由贺龙、段德昌等率领红二军团、红三军主力进击襄北,在天门境内三次攻打岳口,两次攻打张截港,两次攻占皂市,进行了皂市龙王集、李场文家墩、坟禁瓦庙集、九真张家场等战役,歼敌一万余人。红三军在襄北战斗期间,军部设在灰埠头徐家嘴(今渔薪灰市),贺龙大部分时间住在这里。1932年5月1日,贺龙率红三军全体指战员,在灰埠头召开军-欢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1932年2月,中共襄北特委建立,天汉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由汉川的韩家集迁移至天门净潭蒋家场;同年春,湘鄂西省苏维埃代表团等机构也由汉川的崔家横堤迁入净潭蒋家场。红三--卫团在此打了一仗,歼敌保卫团200余人,缴获-支250余支。净潭蒋家场成了革命大本营,省、县机关有48个单位在这里设立,当地老百姓称之为“48衙门”和“小洪湖”。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湖北省委派陶铸由武汉到达天门皂市,并在应城汤池开办训练班,为天门培养50余位抗日斗争骨干。皂市办起书报合作社、民丰米厂和农民讲习所。1938年6月,中共鄂中特委成立,驻址首先设在皂市。1942年,鄂豫边区党委决定,将天汉、钟荆京地委合并,在罗家桥建立中共襄河地委,后由坟禁迁到天门拖市夏家场等地。1944年11月,襄河地委撤销后,中共襄北地委成立,机关仍驻夏家场,旧址在今百土地村。在抗日期间,天东、天西均成为抗日革命根据地。1942年冬至1943年夏,地方武装配合五师十三旅主力,同日伪势力进行了曾家湾、石家河、夏家场和天汉湖区反蚕食的争夺战,给日伪顽匪以狠狠地打击,使天汉、天京潜根据地进一步得以恢复和发展。

为了纪念和缅怀英烈们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代继承革命传统,1994年,本市组织广大党团员和有关单位捐款90多万元,在市区古城堤修建了烈士陵园。2001年,根据全市中心城区的整体规划部署,将市烈士陵园和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题字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迁至陆羽大道西端,拟建为占地百亩的烈士森林公园,使之成为全市重要的红色旅游的景点。该项迁移工程2001年7月开工,2003年元月竣工。

迁至新址的烈士公园占地70000平米,定位为百亩烈士森林公园。如今的烈士公园已是花团锦族,草长莺飞,绿树成荫,松柏成林,一派浓郁的肃穆氛围。重建的烈士纪念碑位于烈士公园中心,正立面朝东,背靠汉北河。其碑由基座、碑座、碑身、碑顶四部分组成,高29.60米。新建的纪念碑基座四周设8米宽平台,可供人们瞻仰、歇息;碑座四周敷贴四幅汉白玉浮雕,分别反映天门共产党组织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活动;碑身正面镌刻着--同志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身背面镌刻着毛泽东主席题写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碑顶侧面为五星图案。整座纪念碑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巍然屹立在郁郁葱葱的松柏之中。

2003年,天门市烈士公园的全面建设与管理工作由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市建委移交市民政局负责,并于2005年由市编委批准成立天门市烈士公园,隶属天门市民政局,由天门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所代管。天门市民政局自2003年以来多方筹资10余万元新建了一幢占地30平方米的值班室、修葺了六座花坛、移栽了200余棵松柏、广玉兰及腊梅、桃树等,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目前,天门市烈士公园已被列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每年都有约1000余名党员干部、12万余名青少年到此或重温入党誓词,或聆听革命先烈事迹,形式多样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同时,烈士公园与市区的绿色旅游景点陆羽公园、陆羽纪念馆、陆羽广场、陆羽茶楼、西塔寺、涵碧寺、陆羽亭、文学泉、东湖游览区等人文景观联成一片,对发展天门市旅游事业,促进文化经济事业的繁荣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王白伦暨红旗地区革命烈士纪念园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王白伦红旗地区革命烈士纪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王白伦暨红旗地区革命烈士纪念园是海口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土桥西北侧的海榆东线公路30公里处。管理单位是海口市琼山区民政局。

王白伦暨红旗地区革命烈士纪念园落成于1994年6月。纪念园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0亩。前正门左刻有“王白伦暨红旗地区革命烈士纪念园”的园名。园内正中竖立王白伦烈士半身塑像,像身高1.5米,基座高1.6米。塑像东西侧各建一个凉亭,塑像后面建有两层8.85米高的橙红色琉璃瓦飞檐水泥结构的中心亭,建筑面积为40.9平方米。中心亭后面是壁廊,廊墙上镌刻有关领导同志的题词和红旗地区的烈士名谱,附属建筑为钢筋水泥结构的平顶房3间。纪念园是为纪念中共琼崖特委常委、西区临委书记王白伦同志及红旗地区(含原道崇、岭大、苏寻三等乡)数以百计的革命烈士,由社会各界捐资50多万元而兴建的。

景区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223国道附近

乘车线路:在海口市内乘出租车前往

信息来源:中共海南省党史研究室

王白伦(1903~1946),原名王育才,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红旗镇下云村人。1903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父亲是个不识字的农民,母亲林氏是个忠厚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哥哥王育贤中学毕业后,先后担任潭门小学和龙发小学教师,他在“五四”运动后,接受了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府城被杀。王白伦因家庭生活贫困,幼年失学,早年随亲戚到暹罗(今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桂东南抗日起义革命烈士纪念亭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桂东抗日起义革命烈士纪念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桂东南抗日起义革命烈士纪念亭

位于贵港市城南58公里的木梓乡簸箕坡岭上,为纪念桂东南抗日起义革命烈士1989年4月市委、市政府和木梓乡党委、政府所建。整座建筑是由主亭、台地、台阶和石碑等四个部分组成。主亭立于100平方米水泥铺设的台地之上。是框架式钢筋水泥结构,由四根3.5米高的圆柱支撑的圆顶建筑。亭总高5.5米,座北向南。东南面两柱底部约1米高处,以水泥板相连。亭的正面有6级台阶。台阶呈梯形状,上窄下宽,从台地逐级向下伸展,亭正面的左右两边分立“革命烈士纪念亭碑文”和“烈士英名”石碑各一块。

纪念亭的正面两边柱上,刻黄彰夫人高天梅题词:“革命义旗红万代,先驱壮志化宏图”,横额“革命烈士纪念亭”等大字。

木梓镇:木梓镇位于贵港市最南端,座落于武思江畔,素有“贵港市南大门”之称,东连本市平悦乡和玉林市兴业县城隍镇,南接钦州市浦北县寨圩镇,西邻南宁市横县马山乡、云表乡,北与本市木格镇、思怀乡相连。镇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58公里。全镇辖17个村委会,300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58556人,总面积171平方公里。木梓镇地处四市四县(区)交界处。大自然的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黎川革命烈士公园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黎川革命烈士公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黎川县是著名革命老区。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000多名,为了褒扬和缅怀先烈,并对子孙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55年始建、1956年建成烈士公园,内设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碑和纪念亭等建筑物。

烈士公园大门两侧镌刻着仿毛泽东同志手书“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进门一条宽阔通道,夹道两旁冬青翠柏,四季常青,正中矗立纪念塔。纪念碑上刻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黎川的革命活动事迹。

烈士纪念塔分底座和塔身两部分,底座为正八方形,有10级台阶可登,塔身为四面矩形,塔身为混凝土制成,高十三米,朝南的正面为中共黎川县委、县人民委员会题词:“革命烈士纪念塔”。东面为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题词:“学习革命先烈的艰苦斗争精神,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背面为中共黎川县委、县人民委员会题词:“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为彻底实现革命的最终目的——共产主义而奋斗!”巍峨壮观,庄严肃穆,每逢清明节,全县人民纷纷前往敬献花圈,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现已列为全县青少年爱国主义和国防知识教育基地。占地19000平方米,长年对外免费开放,年人流量20万人余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闽北革命烈士纪念亭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闽北革命烈士纪念亭为武夷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闽北革命烈士纪念亭位于武夷山市洋庄乡大安村,时代为近代。

闽北革命烈士纪念亭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安村:闽北红色首府大安村位于福建省最北部武夷山市洋庄乡境内,距市区22公里。地处闽赣两省交界的分水关南麓和海拔2158米有“华东屋脊”之称的黄岗山脚下,四周万峰千仞,地势险要,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大安村辖区面积174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4.3万亩。现有25个村民小组,529户,1843人。具有英勇革命斗争精神的大安人民,早在1927年就开始了农-动,1928年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凤山县革命烈士公园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凤山县革命烈士公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凤山县革命烈士公园

凤山是革命老区,是右江革0据地腹地的重要县份之一。为纪念革命先烈,建国后,凤山县委、县人民政府曾于五十年代在县城北边穿龙岩洞口始建一座陵园,六十年代又迁至县农业局后山重建。1999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把我县烈士陵园升格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区党委、区人民政府把新建凤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列入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项目之一,县委、县人民政府同时把烈士公园项目建设纳入城建总体规划加以实施。烈士公园会战项目征地35亩,建成纪念碑一座,修通公园四级路1.1公里,平整场地7000多平方米,砌石栏杆148米,铺石地板砖1400多平方米,植树造林200多株。纪念碑是公园的主体建筑,高度为16.8米,采用框架碑身干挂结构和上节三人组合雕像造型,其中碑座高10米,组合像高6.8米。烈士公园会战项目工程总投资216万元,其中上级专款70万元,干部职工捐款62万元,县财政拨款50万元,项目于2004年11月28日竣工。大会战结束后,在自治区民政厅等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县委、县人民政府多方争取资金,先后投入171万元,完成了包括陈列馆、休闲长廊、上山步道、凉亭等配套项目建设。如今,烈士公园已成为我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进一步提升了凤山县城的整体建设格局和品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福清市斗垣村革命烈士纪念室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福清市斗垣村革命烈士纪念室位于福清市海口镇斗垣村程序故居内。

1932年1月,龙高暴-动-的-声刚刚响过,中共福州市委就派黄孝敏来到福清,总结龙高暴-动-经-验教训,为开展新的斗争做准备。余长钺把黄孝敏带到斗垣村,向刚放寒假回家的陈振芳(程序)了解暴-动-情况,并请其祖父陈国祥为黄孝敏治疗疟疾。于是,黄孝敏便在陈家小0-里住下,一面治病,一面工作。黄孝敏趁机向陈振芳(程序)和陈母夏淑琼传播革命思想,引导他们投身革命。小0-成了党的秘密活动点。1932年9月,陈振芳(程序)召集陈忠雄、陈阿垱、陈如山等12名本村党员,在家中成立斗垣农会,发动农民开展抗租、抗税斗争。1934年,担任过福州中心市委委员、宣传部长的黄孝敏再次来陈家开展工作,陈家成为福清早期的革命联络点。当时,党组织的领导人何文成、陈炳奎、刘突军、余长钺、陈云飞、杨采衡等经-常出入陈家。母亲夏淑琼热情接待革命同志,并加入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1936年,黄孝敏到香港找到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回来后,在陈家传达了“西安事变”经-过,并带来党的许多文件、报刊。

陈振先烈士,夏淑琼次子,1922年生,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福州市委第二书记、中共闽中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兼福(清)平(潭)工委书记。1947年5月,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害于长乐市蕉岭,时年25岁。

为纪念陈振先烈士,1991年由福清市委党史办牵头,福清市老区办拨款,将陈振先原-来生活、活动过的老家进行装饰,将陈振先的战友及革命领导人的相片与信件、手迹等陈列馆中,给后人参观与纪念。室内陈列物品83件,其中包括陈炳奎、陈振先烈士在狱中信件及诗作26件。展室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程序故居。

福清市斗垣村革命烈士纪念室于1996年11月被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4月被福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清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

(来源:《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福州市》)

斗垣村:斗垣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宁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夏国防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宁夏“十佳”诚信旅游景区。

纪念园地处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内,占地400余亩,总投资2229万元。于2005年9月开工建设,2006年9月竣工。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和中国滩羊馆两大主体建筑以及解放广场、解放纪念碑、红军陵、王贵与李香香雕塑、大生产磨房、群羊雕塑等附属工程。

纪念馆为二层(局部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380平方米,展出各类文物千余件,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再现了盐池13年辉煌而曲折的革命历程。

馆内一楼展厅为革命历史文物陈列,二楼主要展出历史文物。在革命历史展览中,民族团结、统战工作位列五大展陈列部分之第三,是整个展陈中突出的亮点。通过大量图片、文字介绍、实物、雕塑等,展现了金灵工委、宁夏工委工作和战斗的历程;介绍了我党在盐池北关清真寺开展一系列统战工作的事迹;记述了党的民族工作先驱者毛泽东、李维汉等同志的事迹。

解放广场用红砖铺成,取意“红场”,占地19.36亩,寓意1936年盐池解放。解放纪念碑为写意的三把刺刀,为不锈钢材质,总高27米。橄榄环以下6米,以上21米,与19.36亩的广场共同表达1936年6月21日凌晨3时解放盐池。

红军陵由丰碑、缅怀广场、祭台组成,共雕刻79位盐池籍烈士的英名事迹,是纪念园内重要的缅怀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将军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将军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长安镇霄边村西面的将军山顶部,为纪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建国后抗美援朝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献身的长安籍烈士而建。最初建于1976年,当时占地面积80平方米,后因雷击损坏,1981年集资重修,1997年再次重建,现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周围绿树葱郁,环境幽静。纪念碑坐北朝南,四面砌石栏,石栏呈方形合围,在南面中间的豁口处有数十级阶梯往下延伸至山麓公园正门。碑体上下共分三层。下层为方形碑座,四面各砌黑色岩石一块,分别刻有碑志及各个革命时期的英烈名录。中间为方形层座,四面均砌有花纹石雕。上面为方形碑柱,外沿用灰色花岗石砌面,在碑柱正面和背面的中间各用汉白玉砌成,上面分别刻有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和国画大师关山月题写的“浩气长存”。

1924年冬天,长安霄边籍共产党人蔡日新、蔡如平受党组织委派,从广州返回家乡开展农-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之后,由于叛徒告密,蔡日新被国民党-派秘密逮捕,受尽严刑拷打,不久被押解到广州白鹅潭畔杀害。蔡如平也由于长期为革命工作奔波操劳,不幸于1948年秋天病逝,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长安霄边将军山是东莞与宝安的交通要道。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此发生过多次重要的战斗,有10多位东江纵队战士壮烈牺牲。其中霄边籍的蔡继旭、锦厦籍的李镜全等,均在霄边将军山与日伪军作战中英勇献身。

解放战争时期,长安籍的解放军战士有2人牺牲。其中锦厦村的李广于1949年1月10日在淮海战役中牺牲,乌沙陈屋村的陈洪于1949年夏在东莞虎门北栅与国民党军作战中牺牲。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霄边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蔡庆在朝鲜德寺里与美军作战时牺牲。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6名长安籍解放军战士为国捐躯,他们是:上角村的王润辉、街口新农村的邓万兴、咸西村的麦满祥、麦锡辉,霄边村的蔡汉庭、厦边村的麦柏根。

1996年,将军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列为东莞市长安镇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山公园革命烈士纪念塔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中山公园革命烈士纪念塔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山公园革命烈士纪念塔位干市区中山公园西北部,为一剑式石塔建筑。塔体呈正方柱形,背北面南,通高115米,底座12.90米,塔周石阶占地496米。

纪念塔建于1958年,系抗美援朝时沙市人民捐献购买飞机大炮余款所建。塔身正面刻有朱德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为谢觉哉手书“鼓足干劲,完成烈士未竟事业”。白色大理石底座四周分别刻有“革命烈士纪念塔”及沙市市委、市政府撰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塔文),纪念塔正南约50米处有解放亭,系由原“中正亭“改建。亭塔之间通道以红色混凝土预制方块铺设,寓意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塔区四周种植有青松、翠柏、红梅、雪松,象征着烈士精神万古长青。

信息来源:沙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凤凰山革命纪念公园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凤凰山革命纪念公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凤凰山革命纪念公园位于潮安县凤凰镇欧坑村,占山地面积12亩,三面环山,座落东北,面向西南。园内有纪念碑、纪念馆、碑廊和亭阁。2003年11月15日落成,总投资280万元。现为潮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潮安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凤凰山革命根据地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时期,在逾二十年的革命斗争中,无数革命志士面对强敌,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在这片热土上壮烈牺牲的革命英烈有姓有名可考的就达一千多名。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人,“两纵”潮州老战士联谊会倡议建设“凤凰山革命纪念公园”,并得到各方的积极响应。穗、汕、潮、澄、饶等地有1842位老战士和35名老战士子女率先捐资,广东省政府、潮州市政府、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和枫溪区政府及省计委、省老促会均拨款支持,潮州市各有关部门、学校、企业、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家和汕头金中、澄海中学等纷纷解囊赞助。

景点位置

广东省潮州潮安县凤凰镇欧坑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彭家垴革命烈士纪念园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彭家垴革命烈士纪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彭家垴(今卢市镇彭垴村)是天门党组织的发源地、诞生地。1925年,董必武学生彭正浩(彭垴村人)陪省农协特派员马振邦回到这里,开办“平民学校”,发展共产党员,创建了天门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彭家垴支部。直到解放前夕,该村党员发展到77人,领导人民开展武装斗争,为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卢市镇委在市老促会的帮助下,于今年初开始修建彭家垴革命遗址,向建国64周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献礼。市委组织部时刻关注工程进展,组织民政、交通、文化、林业等相关部门共同支持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近80万元,建成了占地3150平方米的天门彭家垴革命烈士纪念园,让牺牲的革命烈士有了一个安息之所,也使广大人民群众又有了一个悼念革命先烈和接受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场所,也成为我市今后重要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河西革命烈士纪念公园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河西革命烈士纪念公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河西革命烈士纪念公园位于东源县船塘街镇畲寮岗山顶上。

该园建于1959年,是为纪念解放战争中在船塘一带光荣牺牲的欧阳朋、谢映光等44位烈士而建。面积约5000平方米,大门有“河源革命烈士纪念公园”横匾;公园内建有纪念碑一座,纪念碑上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下边刻有烈士芳名。

2006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船塘镇:船塘镇地处东源县北部山区,龙川、和平、连平三县交界,是一个老、边、远、穷山区。全镇下辖2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户数12553户,总人口62772人,总面积203.3平方公里,山地有林面积17.8万亩,是东源县第一大镇。 全镇有耕地41803亩,其中水田30997亩,有劳动力27010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3145人。 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产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