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九下语文出师表原文(汇集20篇)

背诵recitation是通过诵读的方式记住识记的阅读材料。中国传统语文学习方法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背诵方法技巧,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浏览

5201

文章

1000

篇1:语文口语交际专题复习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前夕,同学们讨论如何度过漫长的暑假,张杨想着约李璐到河边游玩,李璐不想去。同时也想劝张杨不要去。李璐的表述最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不行,我父母说不安全,那里经常发生溺水事件,不让我去。

B.你脑子有病吧,河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人多又不安全,反正我不去。

C.我俩年纪小,家长又没时间陪伴,河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假期人多会更不安全,我们都不去了。

D.去哪里?你是不是不想活了。你想去就去,我可不陪你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情景对话的能力,属于口语交际题。A项,语言太直露,态度生硬,不够委婉;B项,“你脑子有病吧”属于不文明用语,出言不逊,非常不礼貌;C项,理由说明充分,表述最恰当、得体,体现了关爱对方的情感,有说服力;D项,“你是不是不想活了”出言粗鲁,不够礼貌,错误引导,会刺激对方的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词语解释知识点:同义词的辨析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1)同义词辨析

从构词成分上辨析:如“周密、严密、精密”,都含有“密”字,含有“事物的组织和结构紧密、完备”的意思,三个词的区别就在“周”“严”“精”上,结合这三个字的含义,就可辨明词义。

从词义的轻重不同上辨析:如“请求”“恳求”都有“要求”的意思,区别主要在语意的轻重上。

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上辨析:如“事件”“事情”“事故”同义,但所指的范围大小不同。

从词的使用上辨析:如“树”和“树木”,“书”和“书籍”,前者指具体的、个别的,后者则用于指概括的。又如“爱护”和“爱戴”意义相同,后者只用于人,一般指下级对上级。前者没有此限制,两个词不能互换。另外,要注意词的搭配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成语大全解释中流砥柱等

全文共 191 字

+ 加入清单

中流砥柱——黄河中的坚强柱石。比喻能担当重任、起中坚作用的人或集体

捉襟见肘——捉襟:整理衣襟。肘:胳膊肘儿。形容衣裳破旧。也比喻困难很多,应付不过来

擢发难数——擢:拔。发:头发。拔下头发来数也难以数清。形容罪过多得数不过来

锱铢必较——锱: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泛指很小的数量。较:计较。指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也指很少的钱、很小的事情也要计较。形容小气、气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课文生词解释红绫等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红绫hónglíng】①古代的时候女子头上绑的红色头绳(长的,能飘起来的)。②一种红色丝织品。

【怂恿sǒngyǒng】“怂”是惊慌的意思,“恿”是古代“勇”字的另一种写法。“怂恿”两字合在一起就组成了叠韵联绵词。意思是“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的意思。本是个中性的词,现在多用于贬义。

【怅然chàngrán】①不愉快的样子。②精神不集中,情志迷乱,不能把握自己而失去主张。

【蜷伏quánfú】①躯体伏卧。②引申为屈服﹐驯服。③隐伏;埋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72.【2018山东省德州市】

3.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一系列藩篱的不断消失,游戏行业的天花板被不断突破,整个行业又将迎来黄金期。

B.新版《鹿鼎记》将于2018年6月开拍,制作方所选的演员都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明星。

C.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嘉宾们就如何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达成了共识,那就是用好政府、市场“两只手”,让政府和市场各行其是,相得益彰。

D.小明买了一束玫瑰花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小丽,但被她毫不客气地退了回来,他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A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唐诗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唐诗

①“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②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民诗人白居易。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诗》《赠汪伦》等.著《李太白集》。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双称白香山,白太傅、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名作《长恨歌》《琵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2.默写古诗文并写出相应的篇名。(10分)

(8)中华文化常常讲究由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_,_”。

【答案】_⑻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名句赏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意思是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这一联并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诣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辞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像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七年级下课本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全文共 3647 字

+ 加入清单

1.《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2.《说和做》作者臧克家,著名的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作者热情歌颂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3.《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原名张迺莹,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写了自己与鲁迅先生一家的生活中的小事,去怀念他所做的那些智慧、幽默、爽朗、平易近人、关爱他人的事情。作者笔下的鲁迅:坦率、敏捷、和善、幽默、爽朗、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生活;平凡随意,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伟大而平凡。

4.《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

5、《黄河颂》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人。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6.《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国籍)小说家都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课文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热情。

7、《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1912—1996),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8.《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宋代郭茂倩编),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赞美了本兰的勇敢、谨慎、机敏。

9.《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长与》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深切的敬佩和怀念

10.《老王》的作者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是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夫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翻译著作有世界名著《堂吉诃德》。课文叙写了一个普通人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写出了他的苦与善。也表现了作者对普通的穷苦人的关心、理解与尊重。

11、《台阶》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主要有《十八里营房》《金奎银奎》《小学老师》《塌鼻大娘》。《台阶》以一个农民的儿子为叙述者,讲述了父亲为盖新房而拼命苦干的一生,作品交织着对农民贫困现状的怜悯和对其勤劳向上、坚韧不拔品质的崇敬。

12.《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记述了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课文通过对叶圣陶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高尚品德;同时也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写话”“简洁”的语文主张。

14、《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当代作家,江西萍乡人。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如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卡瓦部落的火把》,后来的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世界》《绿色的网》等。小说通过记叙哀牢山树林中一个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15.《最苦与最乐》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课文通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证明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论点,告诉我们不能躲避责任、苟且偷生,要勇于背负人生、社会的大责任,体会人生的快乐。

16.《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陋室铭》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莲说》一文托物言志,以爱莲来表达自己对这洁身自好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浊世风的鄙弃。

17、《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红豆》等,散文集《丁香结》。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本文选自《铁箫人语》。《紫藤萝瀑布》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的描述以及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不足以使人畏惧人生,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念,扬起生命的风帆,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18.《一棵小桃树》的作者是贾平凹,他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浮躁》《兵娃》等。《一棵小桃树》作者叙写黄昏时分坐在窗前,看风雨中摇曳的小桃树的情景,采用插叙的方式,回忆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借此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

19.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国籍)诗人普希金,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诗人满怀生活热情,以劝告的口吻,热诚坦率地表达自己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未选择的路》作者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20、《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陈子昂登上幽州台,面对悠悠天地抒发的是怀才不遇的内心忧愤孤苦。

《望岳》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多角度望泰山,面对高大巍峨、神奇秀丽的泰山发出要征服一切困难,勇于进取的豪迈气概。

《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宋代爱国诗人、词人。诗人告诉我们只要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和希望的崭新境界。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诗中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是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21.《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奥地利(国籍)著名作家茨威格,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其中传记文学代表作有《罗曼?罗兰》《三位大师》等。《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传记。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伍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赞颂了他们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他们,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的崇高精神。

22、《太空一日》作者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他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课文通过叙写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赞扬了宇航员们敢于冒险、不畏艰险、科学严谨的精神。

23、《带上她的眼睛》作者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24、《河中石兽》作者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文学家。学问渊博,曾任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亲自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其中不少包含着作者的寄托和感慨。属于笔记体小说。课文通过叙述找寺庙石兽一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主观臆断,而应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实践出真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口语交际专题复习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

篮球场上,九年级二班的主力队员王瑞在抢球过程中意外受伤,虽然他坚持打完比赛,但是班级已与冠军无缘,为此王瑞非常难过。这时,作为王瑞的同班同学,你会对他说:“

。”(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含标点40字以内。)

【答案】示例:王瑞,不要难过了。你受伤了仍然坚持打完比赛,坚持为班级战斗,这种精神已经让我们很受感动。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通读文字,明确语境,同班同学王瑞很难过,原因是他在抢球过程中意外受伤,虽然他坚持打完比赛,但是班级已与冠军无缘。你要对王瑞进行劝说,首先要有称呼,接着要表达安慰之意,第三要扣住“坚持打完比赛”,表达自己对他的敬佩之意。最后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

周六晚上,程璐一家正在讨论明天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事,爸妈想带程璐一起去给老人送些钱和生活用品。正在这时,同学也来约程璐一起去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如果你是程璐,你会选择跟谁去?请说出理由。(含标点60字以内)

【答案】示例:我会选择和同学去。去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敬老院的老人们大都是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或者没有子女,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陪伴。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首先读懂语段,明确有两种选择,究竟要和爸妈还是同学去?其次要明确表明观点,二者必选其一。第三是阐述理由.跟爸妈去可以围绕这样更能体会亲情的可贵,和同学去可以给老人带去更多的温暖。这里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78.【2018山东省泰安市】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

B.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得益彰。

C.那些屏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

D.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细节。

2.B(相得益彰应改为“相形见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①夸父与日逐走(跑)。(《夸父逐日》)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立)。(《爱莲说》)

B.①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C.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②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D.①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阴。(《醉翁亭记》)

3.C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口语交际类型题

全文共 193 字

+ 加入清单

你班组织关于“纸质书阅读和电子书阅读哪个更好”辩论赛,请你根据正方的观点,补充出反方的观点。(2分)

正方:纸质书阅读更好。因为纸质书方便做笔记、阅读舒适、有真实感,其天然具有的文化重量也使读者更能体会到阅读的氛围和趣味。

反方:

【答案】电子书阅读更好。因为电子书阅读信息量更大,搜集所需资料更方便、快捷,且易于携带,可以随时随地阅读。(说出电子书阅读的好处,得2分。共2分。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常用四字成语解释感恩戴德等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戴德:戴:尊奉,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刚愎自用: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刚愎自用: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语文七年级词语注音与解释:第13课《夏感》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黛色dàisè】:青黑色。

【灵秀língxiù】:灵活、美丽。

【贮满zhùmǎn】zhùmǎn贮满:装满,填满

【终极zhōngjí】:最后的终点。

【匍匐púfú】:爬行。

【融融róngróng】:暖和的样子。

【澹澹dàndàn】:荡漾的样子

【芊芊细草qiānqiānxìcǎo】:草木茂盛。

【轻飞曼舞qīngfēimànwǔ】音乐轻快,舞姿优美。形容蜜蜂蝴蝶飞舞的美妙姿态。

【春华秋实chūnhuáqiūshí】: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春花秋月chūnhuāqiūyuè】: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指人间最美好的时光和景色。

【闲情逸致xiánqíngyìzhì】:闲适的情致。

【主宰zhǔzǎi】:统治。

【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难点词语解释党同伐异等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党同伐异发音dǎngtóngfáyì释义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出处《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示例读者幸勿比例惴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意见。(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

天花乱坠发音tiānhuāluànzhuì释义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出处《心地观经·序品》:“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示例傅二棒锤索性张大其词,说得~。(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文言文‖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出师表》

全文共 4370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所以读yòu】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翻译: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以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一、文学(文体)常识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希望、请求和建议。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词语积累

1.词类活用

(1)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2)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发扬。)

(3)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奸:形容词作名词,奸邪的事。忠善:形容词作名词,忠善之事。)

(4)此皆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5)优劣得所(形容词作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6)苟全性命于乱世(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7)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亲近。远,疏远。)

(8)攘除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2.古今异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时。今义:秋天。)

(2)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开始营业。)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

(4)臣本布衣(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5)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6)臣不胜受恩感激(古义:感动,激奋。今义:感谢。)

(7)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一词多义

(1)以:①以光先帝遗德(用来。)

②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认为。)

④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⑤遂许先帝以驱驰(来。)

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2)于:①欲报之于陛下也(向。)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

④受任于败军之际(在。)

(3)所以: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4)效: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

②不效则治臣之罪(成效。)

③恐托付不效(实现。)

(5)分:①今天下三分(动词,分开。)

②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名词,读fèn,本分。)

(6)然: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转折连词,然而,可是。)

②然后施行(指示代词,这样。)

(7)遗:①以光先帝遗德(动词,读yí,遗留。)

②以遗陛下(动词,读wèi,给予。)

(8)明: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形容词,严明。)

②以伤先帝之明(形容词,英明,圣明。)

(9)行:①然后施行(动词,读xínɡ,做,执行。)

②性行淑均(名词,读xínɡ,品德,品行。)

③必能使行阵和睦(名词,读hánɡ,行列,这里指军队。)

(10)能:①必能裨补阙漏(助动词,能够。)

②先帝称之曰能(动词,能干,有才能。)

(11)为:①俱为一体(是。)

②众议举宠为督(担任。)

4.重点词语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盖追先帝之殊遇(殊遇:优待,厚遇。)

(3)诚宜开张圣听(圣听: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4)引喻失义(引喻:称引、譬喻。)

(5)陟罚臧否(臧否:善恶)

(6)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刑:罚)

(7)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理:治。)

(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拔:选拔。)

(9)悉以咨之(咨:询问。)

(10)性行淑均(淑:善。均:平)

(11)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

(1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尔来:那时以来。)

(13)夙夜忧叹(夙夜:早晚。)

(14)攘除奸凶(攘除:排除,铲除。)

(15)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16)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怠慢,疏忽。)

(17)以彰其咎(彰:表明,显扬。)

(18)咨诹善道(诹:询问。)

(19)察纳雅言(雅言:正言。)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也”表判断)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陛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省略主语“陛下”)

(2)后值倾覆,(臣)受任于败军之际。(省略主语)

3.倒装句

(1)苟全性命于乱世。(状语后置,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2)临崩寄臣以大事。(状语后置,应为“临崩以大事寄臣”)

四、主题思想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五、人物形象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六、理解默写

1.表明作者志趣(淡泊名利)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4.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写尽作者一生(临危受命)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全文感情线索)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考语文词语真题汇编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依托于大数据建立的"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收集、传播的资源有图书、文字等传统纸介出版物,有美术、影视、音乐等音像作品。其中,贵州籍汉族歌手吟唱的楚辞经典诠释了汉语之美,彝族儿女演绎的悠悠旋律展现了他们的坚韧气质,大数据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模式,为打造民族文化精品提供了无限可能。

A.既又迂回曲折开端

B.只要就慷慨激昂开始

C.不仅还荡气回肠开启

D.要么要么缠绵悱恻开拓

【答案】5.C

【解析】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本段文中两个"有":"有图书、文字等传统纸介出版物""有美术、影视、音乐等音像作品"可知是递进关系折关系,可判断前两空应该使用"不仅""还"关联词,答案为C。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语文名言名句雄心壮志篇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文学常识《雨的四季》刘湛秋

全文共 1435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一、作者

刘湛秋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二、思考:

1.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1)更有韵律美

(2)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四季的雨”:单纯强调“雨”,显得呆板、生硬。

“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2.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柔情而生机

夏雨:热烈而粗犷

秋雨:端庄而沉思

冬雨:自然而平静

3.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

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

4.四季的雨有什么特点,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5.分析文章的语言特征

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6.“春雨图”这段文字是如何写春雨的?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

是间接描写。这段文字实际上写的是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确切的说,这应该是一幅“春雨初霁”图,因为它展现的是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上。

7.作者说:“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那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

植物是僵硬的,颜色是昏黄的,空气是干燥的,整个世界是寂静的,然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来了,一切都变了。

8.春雨图中作者都描绘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树、水珠子、水雾、小草、空气等

9.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有哪些亮点?

①树:“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

如果把“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影响。

“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②花: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媚,那么那朵花呢?那个春雨浸润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艳动人吧!

③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

④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于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这美丽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

⑤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甚至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这正好可以和我们学过的一个句子互相诠释“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三、小结

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他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

摘录的句子是: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表达作用是: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句式杂糅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句式杂糅:

1、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叙述方式自由活泼。

2、哈达小区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3、扬州获得2006年"联合国人居"奖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4、从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为起点,小沈阳进入了一个更新的阶段。

5、你的人生才会走进新的一页。("走进--天地""翻开--的一页"杂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备考之常用词语解释莘莘学子等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莘莘学子:shēnshēnxuézǐ【解释】:“莘莘学子”四个字一摆,像个成语,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宽些。莘莘:众多的样子;学子:即学生。合起来是:众多的学生。

舐犊情深shìdúqíngshēn【解释】: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箪食壶浆dānsìhújiāng【解释】: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