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3年寒露节气在什么时候汇集20篇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那么2023年寒露节气在什么时候是什么呢?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2023年寒露节气在什么时候,供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2048

文章

1000

篇1:2023年寒露节气在什么时候

全文共 1826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天气渐渐转凉,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寒露也即将来到,这也意味着我们离冬季也越来越近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年寒露节气在什么时候_起源,欢迎大家来阅读。

寒露的寓意和象征

1、寒露的寓意很简单,就是指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气温逐渐下降。

2、传统将寒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这时节应注意养生。

3、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温度会比较的低,再过段时间可能会出现下雪的天气。

2023年寒露节气在什么时候

2023年寒露:公历2023年10月8日21点5分,农历癸卯年八月二十四号。

寒露节气起源

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夜晚,仰望星空,会发现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心宿二)已西沉。寒露后,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寒露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寒生露凝,因而称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昼夜带寒意。

在中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关于寒露的谚语还有:“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已带寒意,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温差变化。从洁白晶莹的露气转为寒冷欲凝,生动地反映出气温的不断下降。随着寒气增长,万物也逐渐萧瑟。

寒露要怎样养生

饮食多滋阴

天凉后,很多人本能地喜温喜热,容易出现内热上火的情况,对养阴不利。深秋季节寒冷而干燥,应该以保养阴精为主,正如中医四时养生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饮食上,要适当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谨慎喝凉茶

进入秋季由于天气干燥,一些忙碌的上班族可能会出现口舌干燥、牙龈肿痛等上火的症状,这时候千万别盲目喝凉茶想要降火。寒露时节,上火往往是因为气阴两虚或者气不化阴,盲目喝凉茶可能会加重秋燥,耗气伤阴。

穿着别露脚

古语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意思是寒露后,天气由凉爽转为寒冷,“秋冻”的日子已经结束,防寒保暖有助于防止秋季疾病的发生,尤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早睡不熬夜

中医认为,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利养阴,因为睡眠不足容易损耗阴血。因此,睡好觉、避免熬夜要常记心头。寒露起居原则是早起早睡,早起能顺应阳气舒张,早睡有利阴精收藏。

情绪莫焦虑

寒露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另外,深秋季节,草木槁枯,寒风萧瑟,人们容易情绪低落,有些人甚至出现季节性抑郁。中医认为,易发怒、脾气暴躁、焦虑情绪都会大动肝火,对养阴不利。此时要学会潜藏情志,当出现紧张、激动、抑郁时,学会及时调整。

运动别过度

运动锻炼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赶走秋乏,但如果运动强度太大,反而会加重人体的疲惫感。在寒露时节,由于秋高气爽,应该做一些贴近大自然的舒缓运动,如快步走、爬山等,既能收敛心神看,也可达到锻炼的目的。

一般而言,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伤感,特别是身临花木凋零,秋风萧瑟的深秋,常在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心中引起苦闷与垂暮之感。因此,秋季养生以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为首要。

寒露有什么讲究

寒露节气到了,天气渐渐变冷,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也就是说,寒露养生应注重“养收”这一原则。

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是一条很好养身之道。“一场秋雨一场凉”,我们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凉意甚浓要多穿些衣服。另外,秋季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饮食养生方面,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等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寒露时间 寒露节气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3643 字

+ 加入清单

我相信大家都有了解过中国独有的二十四节气,但是,却没有多少人能够了解到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今天小编将向大家介绍一个节气:寒露节气。我们下一个节气便是寒露节气,那么在这寒露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接下来,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寒露节气的知识吧。

寒露时间

每年10月8日或9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每年的寒露,从10月8日或9日开始,到23日或24日结束。送走美好的九月,迎来金秋十月,我们从处暑、白露、秋分一路走来,一直在赞美着秋天,到了寒露时节,我们仍旧不会吝惜美好的语言。秋高气爽、日丽风清,星月交辉,依然是我国许多地区这一时期天气的主旋律。此时,南方的人们在开始享受凉爽的秋风之时,北方的人们已在领略深秋的凄美了。

寒露节气,单是从字面上看,就能看出这个节气的寒冷了。寒无疑代表着寒冷的意思,而露则代表着露水,早晨植被的叶子上会凝结出露水的现象。所以说,寒露节气是个代表寒冷的节气。同时,寒露节气更多体现在气温的变化上,到了寒露节气,气温有明显的下降。

寒露节气时,太阳的直射点已经离开了赤道,由南纬5°57′移至南纬11°32′,这时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由大变小,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着减少,气温明显下降。全国大部分地区,甚至华南都会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这时,许多人开始用“寒冷”表达自己的感受。

寒露养生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

此时,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

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秋季大量上市的许多新鲜水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之功效,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最佳辅助食品。但同是养肺水果功能也会有差异,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有所偏重。

寒露宜吃四大水果

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柑橘

柑橘味道酸甜,很多人都很喜欢柑橘的味道,尤其是女性。柑橘不仅味道不错,还有一定的医疗作用,它有润肺化痰、生津止渴的作用,对身体很有好处。尤其是对身体虚弱的人,柑橘是最好的营养水果。大家可以再平时的时候多吃一些柑橘。

柿子

柿子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之功效。鲜柿生食,对肺痨咳嗽虚热肺痿、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等症有良效。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热痢等症。

荸荠

荸荠煮熟可作水果食用,具有清热生津、化湿祛痰、凉血解毒等功效,可治疗热病伤津、口燥咽干、肺热咳嗽、痰浓黄稠等症,与莲藕榨汁共饮效果更佳。

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新鲜果蔬一定要适量,过食或暴食都会影响身体健康。再有,新鲜水果含糖量较高,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须慎食。

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寒露防寒防秋燥

经常泡脚,驱除寒冷促进代谢

寒露节气的气候已经属于寒冷的了,在寒露这个节气中,我们应该尤为注重脚部的保暖,人们都说寒气都是从脚部侵入身体的。由于脚是距离心脏最远的,血液供应的很少,所以脚步是最容易受到寒气入侵的。脚部一旦受凉,人的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病毒就更加容易入侵人的身体。

防寒从脚部开始,所以脚部的保暖,就成了秋季养生的头等大事。凉鞋可以洗洗刷刷全部收起来了,夏季喜欢在家光脚走来走去的人,现在也应穿上棉袜和拖鞋。如果想美美睡一觉,最好用热水泡泡脚,暖暖和和进入梦乡。热水泡脚可预防阳虚调节经络,既解乏又利于睡眠。在水中加点中药药材,还可以起到其它的保健作用。

热水泡脚既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又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使人精力充沛。还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但要注意防止烫伤皮肤,温度应以40—50摄氏度,时间以半小时内为宜。同时,饭后不宜马上泡脚,易影响消化,入睡前效果最佳。

防止秋燥,常食蜂蜜少食辛辣

此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为宜,应多食芝麻、糯米、粳米、栗子、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山药等以增加体质;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易伤人体阴精,且容易上火。此外,现在正是吃螃蟹的季节,但由于其性寒,应适可而止。同时要注意忌与柿子同吃,以免生成胃石。

“朝朝饮水,晚晚蜜汤。”这是我国古代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意思是说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些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此外,还适宜多饮枸杞菊花茶,可以使人有光泽,每天坚持喝,能起到“和颜悦色”的作用。

为防秋躁还可多吃些新鲜瓜果蔬菜,如梨、柿子、柑橘、石榴、葡萄、大枣、香蕉、荸荠、柚子、甘蔗等,这些水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功效,是预防秋燥的最佳辅助食品。除水果外,还可多食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百合等食品以及豆类及豆制品,还有食用菌类、海带、紫菜等,可养阴润燥。

调整起居,保证睡眠加强锻炼

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秋冬之时,万物敛藏,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故秋季时节应该注意保养体内之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此时阳光的热量也不再像春夏那么充足,秋季养生要遵照大自然的规律。

此时节我国北方已呈现深秋景象,南方则秋意渐浓。由于阴天较少、晴天较多,素有秋高气爽之称。可增加户外活动、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同时应注意保暖、及时添衣、预防感冒。寒露之后降温幅度会增加,昼夜温差也会加大,这个时候对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和孩子,已经不适合进行所谓“秋冻锻炼”,否则很容易着凉患病。

进入秋季后,人们身体出汗明显减少,人的机体也进入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功能开始恢复平衡,消化系统功能也日渐正常,然而此时人们的身体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疲惫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克服“秋乏”应该从调节人体节律入手,在日常起居作息上作针对性的合理调整,其中,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小提示:气候逐渐变冷,人们的睡眠时间增多,而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度减慢,易于形成血栓,所以寒露节气过后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在祖国医学中明确指出:秋季应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以顺应节气,确保健康。

总结:寒露节气有着自己的特点,我们也有着自己的养生方法,只要遵循着寒露节气的养生之道,自然就能够健康过完寒露。所以小编在这里希望大家都能在即将到来的寒露节气中注意好身体,做好养生工作,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寒露时间 今年寒露节气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3745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的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节气养生法,尤其是中老年人,时时关注着节气的变化。而如今,寒露节气即将来到我们的身边。寒露节气,光是听名字就能感受到这个节气的冷意。那么,寒露节气到底是什么时候呢?寒露节气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小编来为大家解答。

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指将欲凝结的寒凉露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二十四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凉爽。

日期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8.318,20世纪C=9.098。

举例说明:2088年寒露日期=[88×0.2422+8.318]-[88/4]=29-22=7,10月7日是寒露。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三候意思是说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气候特点

寒露节气期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季节的变化。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人们,开始用“寒”字来表达自己对天气的感受了。寒露期间天气气候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气温降得快

寒露节气最大的特点就是气温降的很快,往往昨天还是高温天气,今天就要穿起了毛衣。寒露节气会带来大量的冷空气,有时还会造成秋风秋雨的现象,温度瞬间下降十度以上。不过,这种秋雨一般来的快也去的快,不会维持很长时间

2、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

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

几种有危害的天气

1、雾和烟霾

10月的气温下降明显,每当遇到秋雨,空气中丰沛的水汽很快达到饱和,有时出现雨雾混合或者雨后大雾的情况。特别是在夜间,更为多见。进入10月,在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辽宁东南部、河北和山东的东部、皖南、湘西、鄂西、四川盆地、重庆等地,可能形成成片的雾区,影响当地的交通运输和交通安全。2004年北京10月8日,“寒露”节气的当天早晨,迎接上班市民的便是一场大雾。北京部分地区的能见度只有200米左右(水平能见度距离200-500米之间的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距离50-200米之间的称为浓雾)。

空气由于受到了高压的影响,大气层结构很稳定,所以在没有风的时候,城市之中的汽车尾气与废气、尘埃便不容易扩散出去,所以就会形成烟霾天气,让人感觉呼吸很难受。而如果空气中的湿度较大,就会形成雾霾的天气,车辆行驶的时候要注意。

2、华西秋雨

华西秋雨是我国华西地区(渭水和汉水流域、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秋季多雨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降水量秋季多于春季,仅次于夏季。以9到10月最为集中。降水时间长,秋雨绵绵,降水强度一般不算大。9-10月份总雨日一般都在20-30天。特别是在四川盆地,几乎大多数年份都有。由于长时间的阴雨寡照,对秋季作物的成熟和收晒有较大的影响。在寒露期间,华南东部有时也有这种对秋收、秋种有影响的连阴雨天气。

3、寒露风

寒露风是秋季冷空气入侵南方后,引起显着降温,造成晚稻瘪粒、空壳减产,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因这种低温冷害多出现在寒露期间,故被称为“寒露风”。一般来说,寒露风对水稻危害的气象指标因水稻品种和发育期而异,各地的标准也不完全一样,通常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作为出现寒露风的标准;华南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2℃作为标准。

4、高原山区雪害

进入深秋,在青海与四川交界处以及四川西部,拔海高度较高的高原山区,开始出现雪量大的情况,给当地交通、畜牧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5、热带气旋

虽说7-9月是热带气旋活跃期,但在10月,仍有热带气旋活动,只不过次数开始减少,而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的强度有时仍较强。

寒露养生重在养阴润肺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当初他们只是注意到在不同的气候中,同一时间太阳位置的高低也不同,于是他们在地上立了一根竹竿,观察竹竿影子的长短变化,取中午竹竿影子最短的那一天为夏至,取竹竿影子最长的那一天为冬至。

逐渐他们又发现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长短相等的时候,便又定为春分秋分,由于二分二至相隔的时间太长,无法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又陆续制定了其它的节气,秦代时已制定了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处暑、白露、霜降,到了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全部确定并和我们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完全相同。

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

祖国医学在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秋季时节必须注意保养体内之阳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也就时说,秋季养生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除此之外,秋季凉爽之时,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我在多年的临床诊疗中发现,每到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分析原因和天气变冷、人们的睡眠时间增多有关,因为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度减慢,易于形成血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为避免血栓的形成,我建议大家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寒露节气养生

起居调整

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是一条很好养身之道,而“一场秋雨一场凉”,提醒我们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凉意甚浓要多穿些衣服。另外,秋季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寒露节气中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起居习惯,每天早睡早起,让自己有一个充足的睡眠,也要注意好劳逸结合。寒露节气寒气已经很重了,我们要防止发生感冒现象。在白天的时候,我们要经常打开窗户,保持房间里的空气清新。

饮食调养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饮食上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总结:寒露节气我们一定要做好养生工作,在生活方面,我们要注意好起居的习惯,注意身体的保暖。饮食上我们要有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而且要知道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谨防受凉感冒。小编在这里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过寒露。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寒露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寒露的由来与含义

全文共 1986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节气由来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从气候学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常年寒露期间,华南雨量亦日趋减少。华南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东部一般为30至40毫米左右。绵雨甚频,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响“三秋”生产,成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伴随着绵雨的气候特征是: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但是,秋绵雨严重与否,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沟高厢等各种有效的耕作措施,减轻湿害,提高播种质量。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应该注意预防。 寒露节气的气候特点 寒露节气其间,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节气,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继续南移,北半球阳光照射的角度开始明显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冷空气的势力范围所造成的影响,有时可以扩展到华南。在广东一带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变凉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 寒露节气的民间习俗 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登高习俗 寒露登高寒露,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中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 饮食习俗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 寒露节气的养生知识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根据中医理论,24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养生重点,10月8日是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的开始,在这节气里最容易诱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疾病。此时的气候实际上是夏秋暑热与秋凉干燥的交替,最容易患上季节交换的感冒发热,这些季节性的常见病都要充分防范,加以警惕。 二十四节气表: 春季: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夏季: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寒露节气的含义 寒露节气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公历的10月7日~9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95°时,是一年一度的寒露。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的到来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结束。

秋季的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说寒露节气时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水也快凝结成霜了。

寒露过后,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而东北已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则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这个时候人们应该养阴防燥,多吃一些润肺益胃的食物,同时也要避免过度的运动和劳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寒露2023年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1602 字

+ 加入清单

寒露2023年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_寒露时间

每一个节气都有自己独特的寓意和象征,寒露节气就快到了,一起了解一下寒露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寒露2023年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寒露节气代表什么意思:季秋时节正式开始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气温逐渐下降。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已西沉。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北部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寒露2023年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2023年寒露时间:10月8日15:22:16,星期六,农历九月十三。

寒露节气的特点

寒露节气一般被大家当做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到了这个节气的时候,很多男方的地区气温会持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可以说这个节气已经开始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不同的节气带来的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注意好保暖才是最重要的。

寒露对人们的意义

1、寒露的历史背景

寒露是古代中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因寒气逐渐袭来,露水凝结成霜而得名。寒露的历史悠久,起源于西周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寒露的气候特征

寒露时节,气温逐渐下降,白天和夜晚的温差明显增大,同时冷空气活动频繁,天空中结露的现象也日益增多,这意味着人们要开始注意保暖,同时也要开始收割秋天的庄稼。

3、寒露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寒露是一个十分受重视的节气,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神灵,并启动冬季的备饷工作。同时,寒露还有着很强的诗意和文化意义,因为它是季节变化的一个分水岭,标志着秋季将逐渐过去,冬季即将来临。在古人的诗歌中,寒露也常常被用来描述秋天的景色和节日的气氛。

4、寒露对人们的影响

寒露时节,人们需要开始注重健康保健,因为这个时期正是寒热交替的季节,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同时,寒露也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就像落叶枯草一样,人们也要开始做好心理准备,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好准备。

寒露节气养生

宜食酸性和热饮食物

在饮食方面,宜食酸性和热饮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香燥和生冷食物。由于天气干燥易出现口渴、咽干、唇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病,宜食梨、苹果、葡萄,以及银耳、莲藕、百合等具有润肺、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保持室内湿度

秋季气候干燥,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同时要注意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

适时添衣注意保暖

寒露过后,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寒冷,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群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但注意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

早睡早起适量运动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同时,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散步、爬山等。既可调节精神,又可强身健体。但要避免雾天进行室外活动,秋雾会刺激人的眼睛和黏膜,容易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

调畅情志

寒露时节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常使人情绪不稳,易于伤感。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3年寒露时节是什么时候详情

全文共 1858 字

+ 加入清单

2023年寒露时节是什么时候(详情)_寒露时节

寒露节气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不会还有人不知道吧!那还不赶紧进来科普一下小知识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寒露时节是什么时候(详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寒露三侯

鸿雁来宾: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雀入大水为蛤: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菊有黄花: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的传统习俗介绍

1.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代表性食品。因为“糕”与“高”同音,古人相信“百事皆高”的说法,所以在重阳节登高时吃糕,预示步步高升。

宋代重阳糕的制作非常讲究。《梦粱录》记载:此糕是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钉,插小彩旗,故名日“重阳糕”。还有一种,是由宫中的“蜜煎局以五色米粉塑成狮蛮,以小彩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人麝香糖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或如五色弹儿,皆人韵果糖霜,名之日‘狮蛮栗糕’”。《乾淳岁时记》中说,当时更有一种不一般的重阳食品,它“以苏子微渍梅卤,杂和蔗霜、梨、橙、玉榴小颗,名日‘春兰秋菊’”,不但食糕制作考究精致,而且命名奇特,为前世所少见。

2.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就已经盛行。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能够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多数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也有男子佩戴。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描述。除了佩带茱萸外,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后来传承下来。清代,北京重阳节的风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形。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送佩戴的。

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政府的提倡下,重阳节已成为了中国人“敬老爱老”的老人节了。

3.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恰逢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始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闻名,以诗闻名,以爱饮酒闻名,也以爱菊闻名,后人学习他,便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把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更接近陶渊明。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流行,当时的菊花就有许多品种,千姿百态。在民间,人们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凌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主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更为昌盛,且不仅在九月九日,但仍然以重阳节前后最为昌盛。

所谓菊花酒,就是用菊花作为原料酿制而成的酒。《西京杂记》称:“当每年菊花盛开之时,采其茎叶,杂以黍米酿成,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因为饮菊花酒同样能够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是汉代宗贵达官常饮的佳品。对此沈栓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一诗写道:“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4.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风俗。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寒露节气介绍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呈现冬天景象。寒露传统习俗主要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饮秋茶等。

寒露的气候特征

“寒露”是深秋的季节,而“寒”字最早出现在二十四节气中。寒露是农历的开始,秋天的结束。当太阳落山时,一切都完成了。寒冷的夜晚,抬头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星在换季,代表升阳的“大火星”已经西沉。

进入寒露节气,白天变短,夜晚变长,日照减少。热度慢慢退去,寒意逐渐增长。昼夜温差大。早晚稍感寒意,空气相对干燥。寒露过后,北方冷空气有一定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雷暴已经消失,只有云南、四川、贵州部分地区还能听到雷声。随着寒冷的到来,是时候添衣了。

2023年寒露时节是什么时候(详情)

2023年寒露开始时间:10月08日21:15:23

2023年寒露结束时间:10月24日00:20:39

2023年寒露农历时间:八月廿四

2023年寒露星期时间:周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3年寒露节气几月几日

全文共 1964 字

+ 加入清单

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年寒露节气几月几日(出炉),欢迎大家来阅读。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花

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有什么禁忌

1、忌讳刮风

在农村,寒露忌讳刮风。农民认为,寒露刮风,庄稼会遭殃。有的地方寒露时忌讳有霜冻,霜会冻伤晚秋收割的稻谷,所以民间就有了“寒露有霜,晚谷受伤”的说法。

2、忌讳露脚

白露身不露,是提醒大家早、晚需要穿长袖衣服了。而过了寒露时节,露水增多,气温越来越低。此时我国北方已呈深秋景象。专家表示,此时寒气逼人,一定要注意身体,特别是脚的保暖。

过了寒露,天气由凉转寒,入夜后更是寒气袭人。常言道:寒露脚不露。这就是告诫人们应特别注重保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寒邪入侵。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又因为脚部的脂肪层较薄,特别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脚部受凉,特别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导致人抵抗力下降。

寒露节气有什么讲究

寒露节气到了,天气渐渐变冷,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也就是说,寒露养生应注重“养收”这一原则。

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是一条很好养身之道。“一场秋雨一场凉”,我们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凉意甚浓要多穿些衣服。另外,秋季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饮食养生方面,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等食品。

2023年寒露节气几月几日

2023年寒露农历的八月二十四,阳历的10月08日21点15分23秒。寒露一过,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温度逐渐降低。寒露的温度比节气时低得多,地面也比节气时冷得多,很可能变成冻露,所以叫寒露。103010说:“九月节,露水冷了,就会凝结。”此时气温比“白露”时低,露多而寒,故名“寒露”。

寒露吃什么好

1、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2、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花糕因“糕”与“高”谐音,以“食糕”代替“登高”,希望自己或亲友能平安吉祥、百事俱高。制花糕的原料分为皮料(精粉、大油、水)、酥料(精奶、大油)、馅料(枣泥、花生仁、葡萄干、青椒、黑芝麻、熟江米粉、小磨香油、蜂蜜、桂花等),经和面、制酥、包馅后,将生坯拍成两个片中间夹上各种果仁,然后上炉烧烤,即成外形美观,色泽素雅的重阳花糕。

3、柿子

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软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果味甘涩、性寒,入肺、脾、胃,清热润肺。其所含的维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两倍。可以养肺护胃,清除燥火,经常食用能够补虚、止咳、利肠、除热。空腹食柿子易患胃柿石症,所以最好饭后食用,尽量少食柿皮。同时也要控制食量,不宜同食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等食物,患有慢性胃炎者、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和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4、螃蟹

老南京关于寒露的习俗有吃螃蟹、收拾夏装等。也有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则要轮到公蟹了。蒸食螃蟹最营养!用手捏住螃蟹两排腿根处的大盖两侧,然后用牙刷刷所有能刷到的地方。尽量刷干净再放在盛器里;再将姜末放在小酒碗内,加熬熟的酱油、白糖、味精、黄酒、麻油搅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最后,将螃蟹上笼,用火蒸15至20分钟,至蟹壳呈鲜红色时取出。

5、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黑芝麻熬成的芝麻糊,再加上一些冰糖,每天早晚喝一次,可以有效减少肺部的刺激感,同时还可以滋润呼吸道,消除呼吸道壁上附着的痰液,这样很快就可以润肺止咳,连呼吸都觉得非常顺畅,秋季咳嗽的人不妨试试这个妙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3年寒露节气哪一天

全文共 2126 字

+ 加入清单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年寒露节气哪一天(新鲜出炉),欢迎大家来阅读。

寒露吃什么

“荷莲一身是宝,秋藕最补人”,寒露后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去秋燥。莲藕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有明显的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益血益气的功效,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山楂

“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寒露山楂红,山楂含钙量在秋季水果中最高,每百克果肉中含钙52毫克。

柚子

柚子性寒、味酸,可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肿止痛,适用于胃病、消化不良、痰多气喘等症。柚子以富含维生素C闻名,其所含的有机酸,大部分为枸橼酸,而枸橼酸具有消除人体疲劳的作用。有益于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食用。

柑橘

柑橘也是最佳的寒露养生食物。柑橘一般在秋季大量上市,它还有大量的维生素B1,维生素B1对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具有重要作用。而在秋季盛产的水果当中,柑橘的维生素B1含量最高。此外,柑橘的果实、果皮、果核以及根等都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石榴

石榴性温、味甘、涩,入肺、肾、大肠经。石榴的营养特别丰富,果实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有机酸、蛋白质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具有助消化、软化血管、降脂降糖等多种功效。

柿子

柿子具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的功效。鲜柿生食,对肺痨咳嗽、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等症有良效。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热痢等症。

螃蟹

寒露的一大习俗是吃螃蟹。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上等名贵水产。螃蟹的营养也十分丰富,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几倍,钙、磷、铁和维生素A的含量也较高。中医认为,河蟹性寒,味咸,具有清热散结、通脉滋阴、补益肝肾、生精益髓、和胃消食、散热通络、强壮筋骨等功效。煮螃蟹以清蒸最原汁原味,营养价值高。

山药

寒露养生也离不开山药。山药属于薯类,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包括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和钙、磷、钾、钠、镁、铁、锌、铜等多种矿物质。山药虽然可以同时滋补很多脏器,但最终还是以补肾为主,经常吃山药可以增强肾脏的排毒功能。拔丝山药是很好的一种食用方法,用焦糖“炮制”过的山药,补肾抗毒的功效会相应增强。

寒露的气候特征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寒露是干支历戌月的起始,是秋季末月。戌月,阳下入地,万物毕成。寒露的夜晚,仰望星空,就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阳的“大火星”已西沉。

进入寒露节气,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寒意,空气较为干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随着寒气降临,已经到了增添衣物的时候了。

寒露对人们的意义

1、寒露的历史背景

寒露是古代中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因寒气逐渐袭来,露水凝结成霜而得名。寒露的历史悠久,起源于西周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寒露的气候特征

寒露时节,气温逐渐下降,白天和夜晚的温差明显增大,同时冷空气活动频繁,天空中结露的现象也日益增多,这意味着人们要开始注意保暖,同时也要开始收割秋天的庄稼。

3、寒露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寒露是一个十分受重视的节气,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神灵,并启动冬季的备饷工作。同时,寒露还有着很强的诗意和文化意义,因为它是季节变化的一个分水岭,标志着秋季将逐渐过去,冬季即将来临。在古人的诗歌中,寒露也常常被用来描述秋天的景色和节日的气氛。

4、寒露对人们的影响

寒露时节,人们需要开始注重健康保健,因为这个时期正是寒热交替的季节,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同时,寒露也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就像落叶枯草一样,人们也要开始做好心理准备,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好准备。

寒露节气习俗活动

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

观红叶

寒露时节,秋风飒飒,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漫步在通幽曲径上望山坡。便会看到一簇簇、一片片红叶。

秋钓边

每到寒露时节,气温快速下降,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便有了人们所说的“秋钓边”。

吃母蟹

俗话说“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寒露时节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

喝“寒露茶”

寒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

吃芝麻

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2023年寒露节气哪一天

2023年寒露时间:10月8日15:22:16,星期六,农历九月十三。寒露是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10月8日或9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寒露2023年时辰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2276 字

+ 加入清单

寒露是秋季的一个节气,很多人都比较喜欢寒露这个节气。那么寒露2023年时辰是什么时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寒露2023年时辰是什么时候,希望大家喜欢!

寒露节气的起源

寒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时候的中国,而且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易》《山海经》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节气来观察天文现象。寒露节气,则是根据秋季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和自然界的现象而来的,它象征着秋季的逐渐结束和冬季来临的预兆。

寒露2023年时辰是什么时候

2023年寒露节气时间是公历2023年10月8日(农历癸卯年八月二十四号)21点5分。

寒露对人们的意义

1、寒露的历史背景

寒露是古代中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因寒气逐渐袭来,露水凝结成霜而得名。寒露的历史悠久,起源于西周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寒露的气候特征

寒露时节,气温逐渐下降,白天和夜晚的温差明显增大,同时冷空气活动频繁,天空中结露的现象也日益增多,这意味着人们要开始注意保暖,同时也要开始收割秋天的庄稼。

3、寒露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寒露是一个十分受重视的节气,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神灵,并启动冬季的备饷工作。同时,寒露还有着很强的诗意和文化意义,因为它是季节变化的一个分水岭,标志着秋季将逐渐过去,冬季即将来临。在古人的诗歌中,寒露也常常被用来描述秋天的景色和节日的气氛。

4、寒露对人们的影响

寒露时节,人们需要开始注重健康保健,因为这个时期正是寒热交替的季节,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同时,寒露也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就像落叶枯草一样,人们也要开始做好心理准备,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好准备。

寒露三候是指什么

寒露三候: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花

鸿雁来宾的意思

大雁从白露节气后开始往南迁徙,到了寒露节气后就是最后一批南飞的大雁了,再往后就要进入寒冷的冬天了。

雀入大水为蛤的意思

雀入大水为蛤雀,翻译成小鸟。水,翻译成大海。古人看到蛤蜊的花纹和小鸟的纹路相似,认为到了寒露这天,飞鸟会深入大海,变成蛤蜊,飞物化为潜物躲避寒冷。

菊有黄花的意思

菊有黄花寒露节气时秋菊开始绽放。

寒露节气传统习俗

上香山,赏红叶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赏枫叶的这个“赏”字非常重要,不同于坐在窗台上或者走到街道上看看叶子就算了,必得身临其境方能品味其妙。

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北京地区观赏红叶的时期是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中最佳时期是10月15日至30日。可以说,香山是中国国内最具口碑的赏红叶地点,说到红叶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想到、提及。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

讲养生,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芝麻,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里都享有很高的评价,可广泛应用于食疗。还有谚语说:“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这道出芝麻与绿豆都具有排毒的功能。用芝麻榨取的香油,不仅是热菜和凉拌菜的调味佳品,也广泛用于食疗解毒。

此外,由于寒露与重阳节往往相近,人们在这个时节还要吃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金钱花糕”。

菊花茶,坚持喝

每个季节都有适合它精神气质的花。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花的月份。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开得艳丽。寒露三候中的“菊始黄华”,指的正是菊花此时普遍开放。

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此外,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

每值秋收以后,温州人善于酿制各种美酒,其中到寒露时也少不了酿制几坛菊花酒。此刻将初开的菊花和少许青翠的枝叶,掺和在粮食之中一起用来酿酒,一直到第二年这个时间才开坛饮用。据说这种菊花酒对人的身体大有益处。

在寒露这一天,古人有时还要取井中的水用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而今天大家则喜欢多饮枸杞菊花茶。古时人们会用寒露后新上的枸杞泡澡,这样做可以使人精神焕发。今人如果嫌麻烦,那可以泡上一壶酒或茶,每天坚持喝,也能起到“和颜悦色”的作用。

秋钓边,醉江蟹

寒露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在江南地区,人们除了赏菊花,还有吃螃蟹、钓鱼的习俗,甚至有“秋钓边”的说法。其含义就是,每到寒露时节,气温快速下降,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便有了人们所说的“秋钓边”。

湘南产桐子、油茶的地区均有禁山习俗,寒露开禁后方准拣山。大人小孩在这天都会上山采摘茶籽。

湘西侗族人民有寒露制腌鱼的习俗。据说在这天用米酒、食盐、糯米饭、辣椒面、花椒粉、姜丝等作料腌制的鱼味道特别好。

寒露前后,虾蟹繁多。老南京人有寒露节气蒸螃蟹的习惯。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此时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所以,寒露节后,不妨进食几只肥蟹来满足自己的舌尖味蕾。

而在温州,人们除了饱尝鲜活美味的肥蟹之外,喜欢醉制别有风味的河蟹或江蟹。有的用米酒来醉,有的用盐水来呛,更有的把鲜蟹醉后再将里面膏汁挑出来单独存放,以便招待亲朋好友时品尝。

不过,过敏体质、胃寒者及孕妇、高血脂者不宜吃蟹黄,另外,现在正是柿子熟的季节,要注意螃蟹忌与柿子同吃,以免生成胃石。

觅秋茶

寒气露冷,秋分至寒露,为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茶分春秋,喝茶却能不分时间地点。寒露已过,新茶已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3年寒露节气在哪几天

全文共 1340 字

+ 加入清单

寒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在气候上也是由凉向冷发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年寒露节气时间在哪几天,欢迎大家来阅读。

寒露习俗

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

观红叶

寒露时节,秋风飒飒,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漫步在通幽曲径上望山坡。便会看到一簇簇、一片片红叶。

秋钓边

每到寒露时节,气温快速下降,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便有了人们所说的“秋钓边”。

吃母蟹

俗话说“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寒露时节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

喝“寒露茶”

寒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

吃芝麻

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寒露为什么要吃梨

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这时饮食要以滋阴润燥为主,润燥多汁的梨是养生首选。

寒露养生

寒露,比上一节气白露的温度要低。气温下降,露水更凉。我们可以隐约听见冬天的脚步声。青年君特地奉上寒露衣食住行全攻略。

衣: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是一条很好养身之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以防“寒从足生”。所以建议大家赶紧趁周末有空的时候把凉鞋洗洗收起来。

食:“朝朝饮水,晚晚蜜汤。”这是我国古代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意思是说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些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渐入深秋,天气寒凉。回到家里给家人煮一碗热腾腾的汤面,既温暖又幸福。

住:深秋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热水泡脚可预防阳虚调节经络,既解乏又利于睡眠。在水中加点中药药材,还可以起到其它的保健作用。

行:在外出旅游时应注意补水,多吃蔬菜瓜果,增加体内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使皮肤不至于干燥皱裂。在自然风景区旅游时,尽量不要独自去人迹罕至或尚未开发的区域,以防迷路。

寒露简介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呈现冬天景象。寒露传统习俗主要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饮秋茶等。

2023年寒露节气时间在哪几天

2023年寒露节气时间是公历2023年10月8日(农历癸卯年八月二十四号)21点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3年寒露风什么时候到来

全文共 1707 字

+ 加入清单

寒露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因为在这个时期,气温开始寒凉,露水也开始出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3年寒露风什么时候到来_寒露几月几日,希望大家喜欢!

寒露节气的含义意思是什么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寒露代表着什么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通常出现在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它标志着秋季进一步深入,天气逐渐变冷,露水渐成霜,所以称为“寒露”。在中国民间,寒露代表着一个时节的开始,它是秋末冬初的分界点,与寒意的来临相关。

在寒露节气期间,天气变冷,人们可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防寒保暖,如穿上棉衣、棉裤,多吃一些补品以增强体质。同时,寒露时节也是许多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包括水稻、苹果、橙子等,人们会品尝各种时令的美食,感受秋末的宜人气息。

总的来说,寒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在中国文化中充满了诗意和文化价值。在当代社会,寒露也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而是对人们健康和生活的一种提醒和警示。在寒露这个节气里,我们应该注意保暖健康,同时也要铭记历史和文化的意义,让这个丰富多彩的节气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寒露吃什么

“荷莲一身是宝,秋藕最补人”,寒露后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去秋燥。莲藕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有明显的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益血益气的功效,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山楂

“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寒露山楂红,山楂含钙量在秋季水果中最高,每百克果肉中含钙52毫克。

柚子

柚子性寒、味酸,可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肿止痛,适用于胃病、消化不良、痰多气喘等症。柚子以富含维生素C闻名,其所含的有机酸,大部分为枸橼酸,而枸橼酸具有消除人体疲劳的作用。有益于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食用。

柑橘

柑橘也是最佳的寒露养生食物。柑橘一般在秋季大量上市,它还有大量的维生素B1,维生素B1对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具有重要作用。而在秋季盛产的水果当中,柑橘的维生素B1含量最高。此外,柑橘的果实、果皮、果核以及根等都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石榴

石榴性温、味甘、涩,入肺、肾、大肠经。石榴的营养特别丰富,果实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有机酸、蛋白质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具有助消化、软化血管、降脂降糖等多种功效。

柿子

柿子具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的功效。鲜柿生食,对肺痨咳嗽、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等症有良效。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热痢等症。

螃蟹

寒露的一大习俗是吃螃蟹。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上等名贵水产。螃蟹的营养也十分丰富,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几倍,钙、磷、铁和维生素A的含量也较高。中医认为,河蟹性寒,味咸,具有清热散结、通脉滋阴、补益肝肾、生精益髓、和胃消食、散热通络、强壮筋骨等功效。煮螃蟹以清蒸最原汁原味,营养价值高。

山药

寒露养生也离不开山药。山药属于薯类,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包括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和钙、磷、钾、钠、镁、铁、锌、铜等多种矿物质。山药虽然可以同时滋补很多脏器,但最终还是以补肾为主,经常吃山药可以增强肾脏的排毒功能。拔丝山药是很好的一种食用方法,用焦糖“炮制”过的山药,补肾抗毒的功效会相应增强。

寒露的气候特征

“寒露”是深秋的季节,而“寒”字最早出现在二十四节气中。寒露是农历的开始,秋天的结束。当太阳落山时,一切都完成了。寒冷的夜晚,抬头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星在换季,代表升阳的“大火星”已经西沉。

进入寒露节气,白天变短,夜晚变长,日照减少。热度慢慢退去,寒意逐渐增长。昼夜温差大。早晚稍感寒意,空气相对干燥。寒露过后,北方冷空气有一定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雷暴已经消失,只有云南、四川、贵州部分地区还能听到雷声。随着寒冷的到来,是时候添衣了。

2023年寒露风什么时候到来

2023年的寒露是公历2022年10月8日15时12分,农历9月13日。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3年什么时候白露节气

全文共 1543 字

+ 加入清单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年什么时候是白露节气,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3年-2035年白露时间表

2022年白露时间:9月7日23:32:07,农历2022年八月(大)十二

2023年白露时间:9月8日05:26:31,农历2023年七月(大)廿四

2024年白露时间:9月7日11:11:06,农历2024年八月(大)初五

2025年白露时间:9月7日16:51:41,农历2025年七月(大)十五

2026年白露时间:9月7日22:40:59,农历2026年七月(小)廿六

2027年白露时间:9月8日04:28:08,农历2027年八月(小)初八

2028年白露时间:9月7日10:21:49,农历2028年七月(小)十八

2029年白露时间:9月7日16:11:32,农历2029年七月(小)廿九

2030年白露时间:9月7日21:52:26,农历2030年八月(小)初十

2031年白露时间:9月8日03:49:45,农历2031年七月(大)廿二

2032年白露时间:9月7日09:37:27,农历2032年八月(小)初三

2033年白露时间:9月7日15:19:53,农历2033年八月(小)十四

2034年白露时间:9月7日21:13:29,农历2034年七月(大)廿五

2035年白露时间:9月8日03:01:58,农历2035年八月(小)初七

白露传统习俗

1、吃鳗鱼

在白露这个节气,老苏州会吃些石榴、白果、梨等,以此养阴润肺;还会吃些鳗鱼(鳗鲡),这时鳗鱼最为肥美,是品尝的最佳时节,因此苏州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在瓯江口外的洞头岛,照例要吃鲜鳗鱼熬白萝卜,鳗鱼营养丰富,而白萝卜有“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的作用,二者同煮,相得益彰。

2、吃龙眼

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习俗。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而白露之前的龙眼个大味甜石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吃龙眼最好剥壳后浸泡在煮好的稀粥或米汤内,早餐时吃,健脾,补充水分,不易上火。

3、推燕车

在民间有“白露到,娃娃推着燕车跑”的传统习俗,家家制作能发出悦耳声响的小燕车,孩子们推着燕午跑步御寒,可增强体质。

4、吃番薯

在文成,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5、喝白露酒

苏南和浙江有自酿白露酒的习俗,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用以待客,又称“白露米酒”。这种酒温中含热,有利于寒气的散发。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还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来逐渐消失。

2023年什么时候是白露节气

2023年9月8日5点26分31秒迎来白露节气,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下一个节气是秋分。

白露介绍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白露更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以及酉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9月7日到9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

白露是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凉,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叶面上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白露三候介绍

一候鸿雁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

二候玄鸟归,玄鸟此时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群鸟养羞,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美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

白露是什么意思呢

天气渐渐转凉。

白露,只是节气的名称,白露节气时,斗指癸,太阳公转到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从节气反映来说,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3年寒露时节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1470 字

+ 加入清单

寒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在气候上也是由凉向冷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寒露时节是什么时候,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寒露在什么季节里

寒露在秋季里。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的时间大约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在立秋之后,立冬之前,所以寒露是属于秋季,寒露过后就是霜降了。一般寒露过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基本上就很少下雨了,只有少数特别的地方可能会下雨。寒露时节,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中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寒露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1、影响生产。常年寒露期间,华南雨量亦日趋减少。华南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东部一般为30至40毫米左右。绵雨甚频,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响""三秋""生产,成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2、影响播种。伴随着绵雨的气候特征是: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但是,秋绵雨严重与否,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沟高厢等各种有效的耕作措施,减轻湿害,提高播种质量。

3、危害畜牧业。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应该注意预防。

2023年寒露时节是什么时候

2023年的寒露是公历2022年10月8日15时12分,农历9月13日。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太阳达到黄经195度;这个节日在每年的公历10月7日至9日举行。

寒露的习俗有哪些

1.爬得高。

寒冷的季节,北方已经是深秋,白云红叶,偶有早霜。南方也是,秋天越来越强,蝉在杀人。这个节气经常遇上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有这个重要的习俗,——,邀请亲朋好友登高望远。

2.欣赏菊花。

农历九月,又称菊花月,是菊花的月份。菊花是寒露季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其痕迹随处可见。古籍记载:“九月初九,采菊、茯苓、松节油,久服,使人不老。”爬山赏菊成了这个季节的乐趣。

3.观赏红叶。

寒冷的季节,秋风飒飒,山间红叶彩霞如画。沿着蜿蜒的小路漫步,看看山坡。你会看到一簇簇红叶。

4.喝“寒露茶”。

寒露前后,是茶树生长的绝佳时期。每年寒露前三天和后四天采集的茶叶称为“正秋茶”,正秋茶是秋茶中最好的。寒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苦涩,却有着独特的甘甜醇香。

寒露节气养生

宜食酸性和热饮食物

在饮食方面,宜食酸性和热饮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香燥和生冷食物。由于天气干燥易出现口渴、咽干、唇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病,宜食梨、苹果、葡萄,以及银耳、莲藕、百合等具有润肺、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保持室内湿度

秋季气候干燥,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同时要注意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

适时添衣注意保暖

寒露过后,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寒冷,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群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但注意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

早睡早起适量运动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同时,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散步、爬山等。既可调节精神,又可强身健体。但要避免雾天进行室外活动,秋雾会刺激人的眼睛和黏膜,容易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

调畅情志

寒露时节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常使人情绪不稳,易于伤感。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3年立冬节气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1208 字

+ 加入清单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而冬天带来的直觉感觉只不过是寒冷和刺骨。那么2023年立冬节气是什么时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年立冬节气是什么时候_三候,欢迎大家来阅读。

立冬天气有什么说法

1、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

在北方广大地区,这种农民俗语广为流传。这意味着,如果在立冬天气较冷,那么接下来的冬天会更冷。在农村地区,有许多农业谚语通过观察冬天开始时的寒冷还是寒冷来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例如,“冬天之前没有冰会结冰,冬天之后人们会结冰致死”。他们说,如果在冬天开始之前没有冰,那么立冬之后的天气会更冷。

2、立冬阴一冬温,立冬晴一冬凌!

这是客家地区的经典农耕谚语。从中也可以看出,农民仍希望立冬的日子阴天。因为如果在冬天开始时多云,则意味着冬天最可能温暖。如果天气晴朗,冬天将会很寒冷。我听说在客家地区这种农场谚语的准确性较高。过去通常依靠冬季开始时的天气条件来预测冬季的寒冷和温暖。关于今年冬天是冷还是暖,当局已经发表了详细的声明,农民朋友们不必为此担心。

3、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古代劳动人民还发现,立冬日的天气变化也清楚地表明了未来的天气状况。例如,在立冬那天有北风,这意味着冬天会有更多的冰雪。立冬的那天是南风,冬天可能没有雨或雪。类似的农业谚语包括“冬前不下雪,来春多雨雪”,“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春少晴”等。

立冬三候具体解释

一候,水始冰

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冰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冻

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冬为凝结。“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相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立冬的风俗

吃饺子: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冬泳: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贺冬: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

冬学:冬天夜里最长,而且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时间。

2023年立冬节气是什么时候

2023年立冬开始时间:11月8日 00:35:23

2023年立冬结束时间:11月22日 22:02:29

2023年立冬农历时间:九月廿五

2023年立冬星期时间:周三

立冬节气介绍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斗柄指向西北,太阳经度达到225,每年公历11月7日至8日交叉。立冬是一个季节性节气,表示从那以后进入了冬季。建立,也建立;冬天,所有的东西都被收集起来。立冬意味着愤怒开始被关闭,一切进入休养生息的状态。它的气候也逐渐从秋季少雨的干燥转变为冬季多雨寒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3年寒露节气几月几日开始

全文共 1940 字

+ 加入清单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2023年寒露节气几月几日开始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3年寒露节气几月几日开始(时间),希望大家喜欢!

2023年寒露节气几月几日开始

开始时间:2023年10月08日,03:55:07,星期四。

结束时间:2023年10月23日,06:59,星期五。

农历日期:庚子年农历八月二十二,星期四。

寒露是不是冬天季节的象征:是的

寒露是冬天的象征,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一个过渡期。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此时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寒露节气始于10月上旬末,10月下旬结束。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继续南移,北半球阳光照射的角度开始明显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冷空气的势力范围所造成的影响,有时可以扩展到华南。

寒露历史渊源

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夜晚,仰望星空,会发现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心宿二)已西沉。寒露后,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寒露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寒生露凝,因而称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昼夜带寒意。

在中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关于寒露的谚语还有:“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已带寒意,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温差变化。从洁白晶莹的露气转为寒冷欲凝,生动地反映出气温的不断下降。随着寒气增长,万物也逐渐萧瑟。

寒露节气传统习俗

登高

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

赏枫叶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赏枫叶的这个“赏”字非常重要,不同于坐在窗台上或者走到街道上看看叶子就算了,必得身临其境方能品味其妙。

秋钓边

因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吃花糕

寒露节气一般与重阳节在时间上相近,因而九九登高之后,有吃花糕的习俗。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

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吃柿子

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此时的柿子恰好成熟,正是吃柿子的好时候。其所含的维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两倍,经常食用有利于补虚、止咳、利肠、除热。(提醒:空腹食柿子易患胃柿石症,所以最好饭后食用,尽量少食柿皮。同时也要控制食量,不宜同食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等食物,患有慢性胃炎者、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和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吃螃蟹

有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

中医认为,河蟹性寒,味咸,具有清热散结、通脉滋阴、补益肝肾、生精益髓、和胃消食、散热通络、强壮筋骨等功效。煮螃蟹以清蒸最原汁原味,营养价值高。

饮寒露茶

人说“一年之茶在于秋”,在这秋意渐深的天气里,闲下来时捧一杯热茶,暖身又暖心,而寒露节气就该喝一杯寒露茶。

所谓寒露茶,乃是指寒露节气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也叫做“正秋茶”。寒露时节,坚持合理饮茶品茶,既可温暖滋养身心,又无燥火袭人之扰,既能御寒暖身,又可养胃助消化、预防感冒等疾病。

寒露的气候特征

“寒露”是深秋的季节,而“寒”字最早出现在二十四节气中。寒露是农历的开始,秋天的结束。当太阳落山时,一切都完成了。寒冷的夜晚,抬头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星在换季,代表升阳的“大火星”已经西沉。

进入寒露节气,白天变短,夜晚变长,日照减少。热度慢慢退去,寒意逐渐增长。昼夜温差大。早晚稍感寒意,空气相对干燥。寒露过后,北方冷空气有一定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雷暴已经消失,只有云南、四川、贵州部分地区还能听到雷声。随着寒冷的到来,是时候添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3年寒露节气是在几月几日

全文共 2037 字

+ 加入清单

寒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在气候上也是由凉向冷发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年寒露节气是在几月几日(具体时间),欢迎大家来阅读。

寒露适合吃什么蔬菜

芋头

芋头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素,其块茎中的淀粉含量达70%,口感特别绵软。正如农谚所言:“番薯芋头半年粮”,芋头被视为“农家最重之蔬”,它既可当蔬菜,粮食,又可做成甜品,近年流行的台湾地区甜品“芋圆”也是用芋头所制的。

寒露吃芋头有润肺排毒减肥的功效。寒露天气慢慢变得干燥,由于天气转凉人的食欲也开始变大,平时身体比较肥胖的人可以多吃些芋头。因为芋头中食物纤维素能够让人产生一种饱腹感,从而减少食物的摄入量。

花菜

花菜性平味甘,有健脾养胃、清肺润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秋燥引起的脾虚胃热、口臭烦渴者更为适宜,而这些情况都是我们在秋季的时候常见的情况了,所以我们是可以选择去吃花菜了,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人体进行养生,这样对我们的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

花菜所含的多种维生素、纤维素、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硒都对抗癌、防癌有益,其中西兰花所含维生素C更多,加之所含蛋白质及胡萝卜素,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国外研究还发现,花菜中含有多种吲哚衍生物,能降低雌激素水平,可以预防多种的妇科疾病。

土豆

从营养学角度分析,土豆低脂肪、低热量、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抗氧化剂。一个中等大小(150克左右)的土豆是含微量元素钾和膳食纤维最多的食物。

以土豆为代表的含钾蔬果有助于降低血压。此外,土豆有益心脏健康。并且只要烹饪得当,不会导致肥胖。土豆含有维生素C。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上班族,最容易受到抑郁、灰心丧气、不安等负面情绪的困扰,土豆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难题。食物可以影响人的情绪,是因为它里面含有的矿物质和营养元素能作用于人体,改善精神状态。

山药

山药既是中药,也是美食,是大家熟悉的滋补珍品。研究证明,山药中的B族维生素的含量是大米的数倍,矿物质中钾含量极其丰富。

此外,山药对于糖尿病有辅助疗效,除了易产生饱腹感,有利于控制食量外,甘露聚糖还有改善糖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功用。

由于山药中淀粉含量较高,因此在食用山药时,最好能用山药代替一部分主食,也就是适当减少主食的量,尤其是糖尿病人,以免带来能量过剩的问题。

萝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不用医生开药方”。在我国民间素有“小人参”之美称的萝卜,可说是秋冬季节的佳品之一。生吃不仅可助消化、增食欲,还可去油腻、消食顺气;若是与其他食品搭档做成菜肴,也有不同之功效。

2023年寒露节气是在几月几日

2023年寒露节气时间是公历2023年10月8日(农历癸卯年八月二十四号)21点5分

寒露的由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寒露时节吃什么蔬菜清肺

山药

作为白色食物之一的山药,中药材称淮山、淮山药、怀山药等。因其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虚佳品,尤其山药含皂甙、黏液质,有润滑、滋润作用,故可益肺气,养肺阴,益肺止咳。而且,山药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是糖尿病人食疗佳品。补脾养胃以铁棍山药最佳。

萝卜

萝卜俗称“小人参”,而且有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中医认为,白萝卜色白属金,对应五脏中的肺,其性甘平味辛,归肺脾经,具有下气、消食、除疾润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主治肺痿、肺热、便秘、吐血、气胀、食滞、消化不良、痰多、大小便不通畅等。

莲子

莲子性平,味甘涩。在中医眼中,莲子可是养生的宝物,既可以清心醒脾,补脾止泻,养心安神明目,补中养神,健脾补胃,又可以止泻固精,益肾涩精止带,滋补元气。莲子是最好的滋阴润肺之品之一。

莲藕

俗话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天的莲藕不仅是佳蔬,还是一种良药,根、叶、花都可入药。常吃莲藕,有通气利水,养胃生津润肺,疏导关窍之功效,对于防治高血压有很好的效果。食用莲藕的时候,记得要将藕节去掉,因为藕节更侧重止血的功效。

寒露的习俗有哪些:

1.爬得高。

寒冷的季节,北方已经是深秋,白云红叶,偶有早霜。南方也是,秋天越来越强,蝉在杀人。这个节气经常遇上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有这个重要的习俗,——,邀请亲朋好友登高望远。

2.欣赏菊花。

农历九月,又称菊花月,是菊花的月份。菊花是寒露季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其痕迹随处可见。古籍记载:“九月初九,采菊、茯苓、松节油,久服,使人不老。”爬山赏菊成了这个季节的乐趣。

3.观赏红叶。

寒冷的季节,秋风飒飒,山间红叶彩霞如画。沿着蜿蜒的小路漫步,看看山坡。你会看到一簇簇红叶。

4.喝“寒露茶”。

寒露前后,是茶树生长的绝佳时期。每年寒露前三天和后四天采集的茶叶称为“正秋茶”,正秋茶是秋茶中最好的。寒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苦涩,却有着独特的甘甜醇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3年寒露节气准确是几号

全文共 1744 字

+ 加入清单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2023年寒露节气准确是几号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3年寒露节气准确是几号(最详),希望大家喜欢!

寒露三侯

鸿雁来宾: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雀入大水为蛤: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菊有黄花: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对人们的意义

1、寒露的历史背景

寒露是古代中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因寒气逐渐袭来,露水凝结成霜而得名。寒露的历史悠久,起源于西周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寒露的气候特征

寒露时节,气温逐渐下降,白天和夜晚的温差明显增大,同时冷空气活动频繁,天空中结露的现象也日益增多,这意味着人们要开始注意保暖,同时也要开始收割秋天的庄稼。

3、寒露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寒露是一个十分受重视的节气,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神灵,并启动冬季的备饷工作。同时,寒露还有着很强的诗意和文化意义,因为它是季节变化的一个分水岭,标志着秋季将逐渐过去,冬季即将来临。在古人的诗歌中,寒露也常常被用来描述秋天的景色和节日的气氛。

4、寒露对人们的影响

寒露时节,人们需要开始注重健康保健,因为这个时期正是寒热交替的季节,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同时,寒露也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就像落叶枯草一样,人们也要开始做好心理准备,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好准备。

寒露的气候特征

“寒露”是深秋的季节,而“寒”字最早出现在二十四节气中。寒露是农历的开始,秋天的结束。当太阳落山时,一切都完成了。寒冷的夜晚,抬头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星在换季,代表升阳的“大火星”已经西沉。

进入寒露节气,白天变短,夜晚变长,日照减少。热度慢慢退去,寒意逐渐增长。昼夜温差大。早晚稍感寒意,空气相对干燥。寒露过后,北方冷空气有一定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雷暴已经消失,只有云南、四川、贵州部分地区还能听到雷声。随着寒冷的到来,是时候添衣了。

2023年寒露节气准确是几号

2023年寒露节气时间是公历2023年10月8日(农历癸卯年八月二十四号)21点5分

寒露节气注意事项

1.足部的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从足生,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足部的保暖工作,可以每天晚上用热水泡一下脚丫子,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促进自身的血液循环,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缓解疲劳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也可以减少流感病毒的侵袭,可以让人健健康康度过寒露节气。

2.适时添衣

在寒露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注意防寒和保暖,及时给自己添加衣物。当周围的环境气温降低的时候,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降低,这时候及时加衣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预防感冒的效果。多穿衣物是一种最简单同时也是一种最有效的保暖方式,大家千万不要为了外表美观只穿一些单薄的衣服。

3.多喝热水

大家在寒露节气也要注意多喝一些热水,寒露节气的天气是非常干燥的,一定要多喝一些热水来补充身体内所需的水分。也可以适当的喝一些淡盐水,可以帮助自身达到一个很好的清理肠道的效果,从而排除自身体内的毒素,对于因为秋燥问题导致自身出现便秘的症状也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预防效果。多喝一些热水也可以有效地促进自身的新陈代谢,提高抗病的能力。

4.规律睡眠

寒露节气这个时候已经逐步步入冬天,早晚的温差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白天的时间也会缩短,大家一定要注意,养成一个规律作息的好习惯,千万不要长期的熬夜,寒露节气长期熬夜可能会增加自身出现内分泌失调问题的几率,还可能导致自身出现阳气不足的状况。会严重影响到自身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后果是非常的严重。

5.增强体力

秋天的天气逐渐的寒冷,衣服不能一下子增加的过多,有意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最佳时期,特别是应该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6.预防疾病

秋末的时候天气逐渐的开始变凉,这个时期是中风和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峰期,非常容易导致猝死。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的人,对气候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很容易导致复发、病情恶化。因此患有这类疾病的人应特别注意提高警惕加强预防,家中应该准备有急救与治疗药品,以防万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3年寒露节气在几月几号

全文共 1862 字

+ 加入清单

寒露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0月,是天气转寒的象征。2023年寒露节气在几月几号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2023年寒露节气在几月几号(准确时间),希望大家喜欢!

寒露吃什么

“荷莲一身是宝,秋藕最补人”,寒露后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去秋燥。莲藕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有明显的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益血益气的功效,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山楂

“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寒露山楂红,山楂含钙量在秋季水果中最高,每百克果肉中含钙52毫克。

柚子

柚子性寒、味酸,可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肿止痛,适用于胃病、消化不良、痰多气喘等症。柚子以富含维生素C闻名,其所含的有机酸,大部分为枸橼酸,而枸橼酸具有消除人体疲劳的作用。有益于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食用。

柑橘

柑橘也是最佳的寒露养生食物。柑橘一般在秋季大量上市,它还有大量的维生素B1,维生素B1对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具有重要作用。而在秋季盛产的水果当中,柑橘的维生素B1含量最高。此外,柑橘的果实、果皮、果核以及根等都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石榴

石榴性温、味甘、涩,入肺、肾、大肠经。石榴的营养特别丰富,果实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有机酸、蛋白质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具有助消化、软化血管、降脂降糖等多种功效。

柿子

柿子具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的功效。鲜柿生食,对肺痨咳嗽、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等症有良效。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热痢等症。

螃蟹

寒露的一大习俗是吃螃蟹。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上等名贵水产。螃蟹的营养也十分丰富,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几倍,钙、磷、铁和维生素A的含量也较高。中医认为,河蟹性寒,味咸,具有清热散结、通脉滋阴、补益肝肾、生精益髓、和胃消食、散热通络、强壮筋骨等功效。煮螃蟹以清蒸最原汁原味,营养价值高。

山药

寒露养生也离不开山药。山药属于薯类,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包括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和钙、磷、钾、钠、镁、铁、锌、铜等多种矿物质。山药虽然可以同时滋补很多脏器,但最终还是以补肾为主,经常吃山药可以增强肾脏的排毒功能。拔丝山药是很好的一种食用方法,用焦糖“炮制”过的山药,补肾抗毒的功效会相应增强。

2023年寒露节气在几月几号

2023年10月08日,星期四,农历八月廿二

寒露节气需要注意什么

忌无病乱补

我们有些人会认为吃一些补身体的东西就对身体一定有好处,但其实这句话是片面的。我们在没有病的情况下,还是不要乱补为好,既浪费钱,又对身体没有好处,甚至对身体还会造成损害。所以切忌无病乱补。

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昧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花

菊花已普遍开放。

24节气寒露介绍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处于室女座)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这一天,北京地区白昼时长已缩短至11小时29分钟,正午太阳高度已降低至44°09。寒露过后,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这一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 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3年的白露节气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2023年白露节气是什么时候呢?白露三候是什么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年的白露节气是什么时候呢?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白露节气饮用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它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刚刚好。轻轻呷一口,唇齿之间满是甘醇的味道,深受老茶客喜欢。

白露节气收清露

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2023年的白露节气是什么时候呢?

2023年白露是公历9月8日05:26:31,农历七月廿四,星期五。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的第3个节气。

白露三候是什么呢?

一候鸿雁来。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白露时节鸿雁来

二候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 [1]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玄鸟解见春分(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群鸟养羞。这个“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1] 《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羣鸟养羞。”

白露节气的农事活动

“白露”代表着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白露时节,正是中国各地大忙时节。东北地区,开始收获谷子、高梁和大豆,一些地方开始采摘新棉;同时,要给棉花、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选种留种,及时腾茬、整地、送肥,抢种小麦。华北地区,此时也是秋收大忙季节,各种大秋作物已经成熟,开始进行收获;秋收的同时,还得抓紧送粪、翻耕、平整土地等,及早做好种麦的准备工作。

西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西南地区到了白露时节,到处呈现忙碌的景象,因为“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水稻和谷子得抓紧时间收割。晚秋作物如玉米、甘薯等得加强田间管理,促使其早熟,避免低温霜冻造成危害。华中地区,抓紧时间收割迟、中水稻,夏玉米也开始收获了,棉花也分批采摘,晚玉米得加强水的管理。除此之外,得抓紧时间平整土地,为种麦做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